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劳动创造幸福】“你·最美”——来自省直机关不同行业的5名劳动模范的故事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雪萌    发布时间:2023-05-01 10:11    编辑:包拓业         

  4月26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由省直机关工委主办的“你·最美”劳动光荣故事分享会在青海省科技馆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5名来自省直机关不同行业的劳动模范生动讲述了自己的奋斗故事,现场掌声频发,高潮迭起,近300名省直机关干部职工代表用心聆听,完全沉浸在劳动模范的故事中,感悟劳模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韩立平:忠诚当好国家财产“看门人”

  韩立平,是省审计厅从事公共工程投资审计的一名审计工作者。他从一个审计新兵成长为审计业务的中坚力量,爱岗敬业、默默耕耘,19年来始终保持着对审计事业的绝对忠诚和无限热爱。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大事,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2013年,在某灾后重建项目审计中,韩立平发现被审计单位把深度0.8米误记为8米,相应多计算工程量近9000立方米,经认真计算,最后核减工程费200余万元,为国家挽回了宝贵的重建资金。韩立平深深感到,审计人的沉心静气,换来的是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和安全,小细节同样可以带来大的成就感。

  韩立平和同事在审计中还注意到,当地部分群众对重建住房的水泥和钢筋数量存在疑问。一些群众甚至自发当起了监工,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自己的想法多配钢筋、多放水泥。韩立平和同事们立即进行现场核对,发现并不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由于语言不通,特意请来了当地干部,耐心向群众解释,并建议施工单位公示图纸、设置标牌,用汉藏双语标明常用混凝土需要的水泥砂砾石用量以及钢筋的规格和根数。这个举措很快打消了群众的误解和疑虑,也维护了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当宽敞明亮的住房建成交付后,一位藏族老阿妈向施工人员、审计人员反复表达谢意。

  韩立平表示,“审计人的工作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枯燥的数据和繁杂的账表,只有流淌的汗水和如山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怕风雨兼程!新征程上,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恪守本心,担当奋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吴玉敏:全力投身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伟大事业

  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当好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发言人”“捍卫者”,被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玉敏奉为自己的天职。从1984年到省委党校工作以来,在这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长跑中,吴玉敏呕心沥血三十九载,始终坚守在党校讲台上。

  “教育者先受教育”是吴玉敏始终坚持的理念。党校的教学对象不是一般的学生,而是党员领导干部,面对这些学员,想要在讲台上立得住、站得稳,让学员听得进、用得上,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学技艺。为了上好一堂两个小时的课,吴玉敏总是付出数十倍的时间去准备、打磨,在全面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阅读大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和外国学术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各行业一线特别是乡村牧区获取一手材料,力求在讲解时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围绕党校主业主课,吴玉敏带领学员重温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讲授了“马克思主义部分哲学原著研读”等课程;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设了“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新时代需要更加坚定地坚持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等几十个专题,其中多个专题课程获评中央组织部好课程、中央党校优秀资源奖。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吴玉敏始终坚守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始终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带着光荣感和使命感去传道授业,带着广大年轻人干好党校工作,用实际行动谱写忠诚与奉献之歌,全力投身马克思主义布道者的伟大事业。

  张青梅:每一条预报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张青梅,是省气象局智能网格预报关键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从事预报业务工作已有26年。虽然见惯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但张青梅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气象服务的初心一直没有变。

  复杂地形区的暴雨预报是大气科学界的难题,每逢这种时候,张青梅都会“沉浸式”地投入到预报工作里,争取为当地防灾减灾赢得先机。多年来,在我省区域性大到暴雨和大雪等数十次高影响和灾害性天气预报中,张青梅和同事们均准确预报,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019年6月,省气象局创建了智能网格预报关键技术研发团队,张青梅作为团队负责人,以劳动者的勤恳务实和气象人的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天气预报改革的新路径,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适合高原天气特点、具有较高预报准确率的智能网格要素、强对流分类预报方法,解决了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升了青海地区气象要素和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目前,网格预报实现了全省范围10天内逐3小时的5公里×5公里的天气预报,人民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作为预报员,能在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中贡献一份力量,我很知足。我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踔厉奋发、笃定前行,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不辜负群众的期待,不辜负伟大的时代。”张青梅说。

  赵新录:献身可可西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1996年可可西里保护区成立到现在,反盗猎一直是保护区的工作重点。26年前,赵新录从部队复员,踏着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足迹,主动申请加入可可西里巡山队伍,成为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的一名森林警察,由此开始了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光荣“长征”。

  赵新录回忆,在一次反盗猎行动中,当时盗猎者一共7个人,开着三辆车,拿着改装过的半自动步枪,猎捕了几只藏羚羊。赵新录和同事们沿着盗猎分子的车辙印,整整追了两天两夜,才在可可西里西北部追上了这伙盗猎分子。追捕过程中,遭到了盗猎分子的强烈反抗,子弹就在赵新录身边“嗖嗖”飞过。赵新录当机立断,瞄准盗猎分子的汽车轮胎,几下就把所有的轮胎打爆,盗猎分子走投无路,不得不乖乖放下了武器。

  可可西里虽然冰冷荒凉,但也有着温暖感动的一面。长时间保护藏羚羊,让赵新录对藏羚羊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遇见失去母羊的幼崽,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不能饿着它们;碰见疯狂的盗猎分子,不怕牺牲,坚决保护它们。

  20多年来,赵新录已巡山500多次、行程80余万公里,破获盗猎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案件107起。每一步路、每一起案件,都涌动着热血,饱含着泪水。在可可西里捍卫者们的不懈努力下,可可西里实现了由大乱到大治,曾经疯狂的盗猎、盗采得到根本遏制,曾经的生态环境重灾区成为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国家公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警察,亲眼见证了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高兴之余也倍感荣幸,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献身可可西里的幸福和自豪。今后,我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锻造新时代公安铁军的要求,用生命守护生态,用满腔热血履行捍卫生态安全的庄严承诺!”赵新录说。

  林玟均: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参加工作20多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林玟均的足迹遍布全省各地,参与玉树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见证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成就,多次深入三江源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参与建党百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组织策划及新闻采编……

  “艰苦路途,我会一直加油,我,一直在路上。”这是林玟均自勉时常说的话。

  2019年,作为青海日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三江源国家公园蹲点采访”主创人员之一,林玟均走进三江源蹲点采访。历时12天,行程近4000公里,采访干部群众上百人,亲身感受青海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自觉和感人故事。采访中,林玟均努力克服高寒缺氧带来的各种不适,白天赶路、采访,夜晚写稿,连轴转成了家常便饭。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鲜为人知的三江源故事见诸报端、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三江源、关注三江源。

  在可可西里的采访同样让林玟均印象深刻。4月,在纷飞的大雪中,林玟均开始了对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工作人员的采访。因用电困难,晚上10点准时停电,“时间就是生命”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值班室里炉火很旺,可人一多,稀薄的氧气被大家“分享”,林玟均立刻感到呼吸困难,只能不时地跑到屋外来几次深呼吸,即便如此,采访不曾中断。

  “非常感激这段奔波劳碌的日子,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的故事在基层。只有走进基层,才能磨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媒体人;只有争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也才能创作出更多冒着热气、带着露珠、透着温度的好新闻、好作品。”林玟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