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中国式现代化青海路径探索——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发言摘登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25 09:07    编辑:易娜         

发挥政协优势 履行政协职能

坚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行

王振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标志着党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把握达到全新的境界和高度,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韬略大格局大担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青海优势与短板并存,更需付出更多更为艰辛的奋斗和努力。人民政协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就要找准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发挥独特优势,履行政协职能,坚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行。

  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上坚定不移。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执行,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权威坚决维护,以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行动自觉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人民政协要牢牢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理论武装、履职活动、制度运行、队伍建设各个方面。政协党组要肩负起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政治责任,更好地发挥在政协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和专门委员会分党组建设,引领带动各党派各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共同落实好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始终与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同心同向同行。

  必须在坚守中国特色上坚定不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结合省情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战略安排和重大举措,朝着既定的目标蓝图推进新青海建设各项事业。人民政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制度安排,必须把履职的基点放在坚持人民政协制度、发展人民政协事业上,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坚持好履职的主轴、主线、主题以及中心环节,切实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把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界人士的共识、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好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的作用,更好地将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必须在以人民为中心上坚定不移。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注重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全省各族人民迈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民政协要把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谋利造福,依托政协委员、调研视察、提案办理等载体和渠道,协助党委政府在为民谋利造福上谋划新思路、争取新作为。发挥好政协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委员工作室、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等载体和活动,多开展一些深入基层一线问民需、助民困、解民忧、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上坚定不移。准确把握和深入贯彻“三新”要求,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坚定贯彻既定战略部署,突出抓好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六个现代化新青海”等全局工作、中心工作,努力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扬优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执着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政协要坚持在全省战略全局中谋划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履行政协职责,最大限度汇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聚焦瞄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工作、重要事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协商议政,提高履职效能,做到建言资政有用、凝聚共识有效,促进决策优化、推动措施落地,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唱响“政协声音”、体现“政协担当”、彰显“政协作为”。

以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引领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张晓容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必由之路。建设兰西城市群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推动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扛起国家生态安全责任,打造生态优先的城市群。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责任放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目标,统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围绕支撑青藏高原等周边国家级生态屏障建设,城市群与国家公园建设紧密衔接,引导生态保护区人口就近向城市群集聚,把城市群建设成稳固的生态建设服务基地。设立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保护区,建立保护补偿机制,打通黄河上游文化旅游黄金通道,构建自兰州沿黄河至青海湖的沿黄旅游城镇带,使生态旅游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二是突出清洁能源优势,打造零碳电力系统支撑的城市群。将率先打造零碳城市群作为兰西城市群最鲜明的特征和标志,对接打造清洁能源高地行动目标,从消费侧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从供给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全面低碳转型。在全国率先建成首个城市群零碳电力系统,编制城市群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立国家级西北新能源调度中心,提升新能源输配保障能力建设,建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产业,打造绿色零碳产业园,加快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聚发展,重塑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格局,打造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先试的战略支撑区。三是加快省会隆起,打造核心城市龙头带动的城市群。加快省会隆起,集中支持“四地”建设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西宁聚集,迅速提升西宁综合实力和城市能级,发挥核心城市空间规模和技术外溢效应,打造具有强劲的资源调动配置能力的城市群龙头。进一步拓展西宁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加快构建结构均衡、布局紧凑、功能优化的“大西宁”空间格局,推进中心城区产业和功能外溢,拓展核心城市辐射影响范围,进一步凸显西宁引领全省发展主引擎的战略地位。加快西宁海东一体化步伐,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提升“大西宁都市圈”在兰西城市群发展格局中的竞争力。四是增强大走廊意识,打造交通提升战略价值的城市群。加强国际国内大走廊与城市群关系研究,拓展向西向北的新欧亚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面向西南、联通南亚、东南亚的铁路大通道,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性开放门户,依托大走廊提升城市群竞争力和战略地位。围绕兰州、西宁两大都市圈,构建“辐射+环线”综合交通网,打造国家级枢纽节点,提升重点城镇通达能力,以交通能力提升促进空间结构承载力、吸引力增强。谋划一批城市群内外重大交通项目,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交通布局,构建“内部高效联通、外部走廊引领、西部门户枢纽”的城市群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五是提高承接转移能力,打造产业“四地”支撑的城市群。增强兰州、西宁优势区域产业牵引协同能力和承载力,锚定各自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周边城镇、园区共同构建产业集群,培育“四地”产业龙头园区,构建“一个高地一个龙头园区主导”的发展协作体系。统筹城市群内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基础、能耗和双碳目标,根据城市职能和产业协同能力,谋划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形成核心城市引领、都市圈配套、错位互补的主导产业体系。六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打造高质量城市群。争取建立强有力高规格兰西城市群建设协调机构(制)和工作机构,指导两省协同共建,统筹协调重大项目实施和重大问题的推动,加强对城市群发展的理论和重大战略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