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青海东大门:提亮生态底色 提升绿色颜值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石延寿 赵 睿    发布时间: 2022-12-05 09:06    编辑: 何继红         

民和三川谷地水清岸绿。石延寿 摄

  12月初,站在川垣新区仰望县城南山,“立下愚公志,绿化大南山”十个白色巨型大字,在树木间依稀可见,体现着青海东大门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建设的意志。

  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心怀“国之大者”,深化认识“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久久为功守青山、护净水,持续提亮生态底色,提升绿色颜值。

  守一脉山林“青春”常在

  “你俩准备一下工具,今天我们三人到峡谷里面巡山走!”身着橘黄色工作服的西沟乡护林员岳文才叫来同伴,带上铁锨、灭火铁扫等,启程去天井峡口的林区巡山。

  据西沟林场场长孙全义介绍,林场天然林管护面积5000余公顷,他们管护着南北20公里、东西10公里的范围,包括其中四处水源地,关乎着下游居民及县城安全饮水。

  这么大的天然林区如何管护?孙场长给出的答案是:“将林场管辖区域划分成两大责任片区,下设11个管护站,各护站配备2名护林员,定人定岗定责,要求护林员每月巡山不少于22天,同时组成4人一组的巡山小组,每周开展三次集中巡山活动,保护救助野生动物、制止林区乱采乱伐、森林防火、林区病虫害调查等。”

  巡山护林有多耗时耗力?跟随护林员亲身走一趟才有真切感受。天井峡巡山的线路,从西峡口进山,绕过中间山梁再从南峡山口出来,耗时8个多小时。据古鄯林场护林员王希良描述,若时至腊月常遇上雪天,用时多1-2小时很平常,经常冻得人手脚僵硬,连句话都说不利索。

  对于林区中七里寺峡口南台上打造的10多公顷人工林,王希良有一份特别的感情,“县里为了断扩大水源涵养林面积,多年来持续加大天然林区外围人工造林力度,早期栽植的油松、桦树等乔木如今树干已经达十几厘米粗了。”护林十多年,他看着它们从幼苗长成大树,视如亲子一般。

  民和县内有7个林场118名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员,精心守护着全县面积达3万公顷的天然林。近两年,记者曾实地探访过甘沟山、本康山、南大山、野花山、天井峡等然林区,所到之处林木葱郁苍翠,山涧溪水潺潺,林间鸟语花香。毋庸置疑,这醉人美丽山色凝结着每一位天保工作者和天保管护员对山林的深情和工作热忱,方守得一脉山林“青春”常在。

  治一片荒山造绿成林

  “这十多年,县城南山的变化真的很大!”家住川口镇的韩丽萍感慨道。

  民和县城南山有荒山面积600多公顷,十年前,因为干旱缺水,植被非常脆弱,长年地表裸露,满山仅有些稀疏的柠条。为改变这一面貌,民和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绿化县城南山。自2007年起,在公益造林、南北山高标准造林等项目的支持下,依托义务植树活动,启动县城南山国土绿化行动,通过长期科学有效的管理维护,如今成功为荒山披绿。

  植树造林,长期管护必不可少。为保障苗木成活,提高绿化质量,民和县先后投资4200余万元配套修建了道路、灌溉等设施,并安排工作人员持续开展后期的管护工作。截至目前,已造林660余公顷,栽植山杏、白榆、沙枣、侧柏、油松、云杉、柽柳等绿化苗木368万株。而今,从隆治乡顶顶山到总堡乡高家沟,从巴州镇联合山到新民乡公巴台村,曾经的荒山荒坡上硬生生长出了成片生态绿。

  在一些难以修筑设施的地方,也因地制宜地为树苗浇水保活下了大功夫。隆治乡一处名为池冰沟的荒山绿化区,山路边常常停靠着一辆送水车,为新栽的油松苗浇水保活。工人师傅告诉我们:“这山太干旱了,挖下去二尺深,都不见丝毫湿气,种下的树苗只能靠水车送水浇灌保活。”尽管维护成本高,然而当地人就是用这种方式,让八成以上的幼苗都成活下来。

  隆治乡公益生态林管护员李江林指着眼前阴坡里的一片沙枣、山杏混合林区给我们讲述了这里“造绿”的故事,“这些林子已经十多年了,树干却仅有成年人的手腕粗,就是因为干旱导致成长缓慢,所幸在大家的精心看护下都成活下来,总算让这‘拉羊皮不沾草’的干旱山坡有一片绿色了。”在民和县,像李江林这样的选聘生态公益林管护员有1300余人,长期维护着公益林中的树苗成活成长。

  由于后期管护到位,民和县的绿意一年更胜一年。至202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32.4%,县城绿地率27.42%,县城绿化覆盖率27.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78平方米。

  护一河清水建园增景

  初冬,湟水河民和段川海大桥西侧的一片浅水区里,有五十多只苍鹭在此停歇,它们时而静立休息,时而悠闲觅食,时而打闹戏水,还有黑水鸡、白骨顶鸡、赤麻鸭、绿头鸭、白腰草鹬、草鹭等诸多水鸟同框出镜。野生鸟类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逐年增多的鸟儿体现了民和县河流生态保护的良好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和县对辖区内的黄河、湟水河河道进行全面治理,依法关停或搬迁影响水域生态环境的采砂场、养殖场,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整治,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着力推进全县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最新数据显示,黄河干流大河家断面、大通河入湟水口、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水域环境持续向好,确保了黄河、湟水河安澜出省。

  清水与美岸相结合,创造出更完善的生态宜居绿色城市,市民生活环境面貌不断改善。老鸦峡厂房鳞次栉比、烟囱林立、烟雾腾腾的“硅铁走廊”和此处大大小小2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已随着民和县落实海东市“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的部署,在湟水河流域环境整治中被拆除。“硅铁走廊”的厂房旧址上,覆土复绿、种草种树,沿线空地上出现了一片美丽的“桃花谷”;对原镁厂区进行的脱胎换骨式改造,建成了总面积80多公顷的史纳湿地公园;原麻荒滩公园改造升级工程,又打造出了占地48公顷的川口湿地公园。

  2022年,置身于民和县政府所在地——川口镇,即可享受到推门可见绿、出门如进园的美好生态环境,也影响着人们越来越自觉主动地维护家园净美和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征程上,民和县继续加快推进“绿河谷、绿城区、绿屏障”建设,提亮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青海东部门户绿色生态底色,锲而不舍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以黄河、湟水河、大通河三大河流的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倾力打造黄河、湟水河生态绿色长廊,进一步提升生态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