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西宁这项工程惠及20余万群众

来源: 西宁晚报       作者:张国静    发布时间: 2022-11-28 09:44    编辑: 杜可煊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

  2012年起,从“棚户区改造”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西宁市,老旧小区改造改得更深、改得更透、改得更好。

  “改什么”“怎么改”,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千头万绪。西宁市积极探索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方案共审、效果共评”的“四共”模式,努力把老旧小区“改”到群众心坎上。

  一栋栋老楼焕然一新,一个个庭院别出心裁,一条条院路平整铺开,一部部加装电梯一键直达……3年来,一个个城镇老旧小区得到改造,涉及全市8万余套房屋,20余万群众享受到改造福利。

  从墙皮脱落、环境杂乱、设施缺乏,到立面翻新、绿化提升、服务优化,老旧小区如何补齐短板、换上新颜?又有哪些新举措惠民生、暖民心?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面子新”“里子实”,老旧小区有了全新模样

  今年,兰青小区的居民迎来了老旧小区改造。经过改造后,整齐划一的住宅楼、各色植被搭配的花园、古色古香的凉亭,一排排停车位,让小区呈现出幸福的生活图景。除了小区“面儿”上换了模样外,此次改造还包括了更换各类管网,重新铺设地面等,“里子”工程让小区改造更得彻底。

  “‘面子’‘里子’一起抓,小区旧貌才真正换上新颜。”小区居民纷纷说道。

  在城市变迁中,老旧小区逐渐失去光彩,建筑外立面残旧掉灰、“三线”凌乱管道老化、路面破旧开裂、雨水管与污水管合流……这些问题是改造老旧小区的关键。总结近年的改造经验和不足,西宁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面子”与“里子”齐抓、“硬件”与“软件”并举。通过改造,小区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提升,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怎么改?改什么?居民共商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千头万绪。如何充分汇聚民意民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西宁市以老旧小区改造要“改”到百姓心坎上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一院一策”,积极探索、全面发力。

  在城西区、城北区的小区里,建立起了“居民自治制度”。为改造好小区,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通过发放征求意愿表、张贴改造内容清单,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力求在各方诉求中找到平衡点,打造更人性化、功能化,符合小区居民居住习惯的生活空间。

  这一做法在西宁的很多小区行之有效。

  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以来,全市各级部门提前摸家底,为全市涉及改造的老旧小区科学编制改造规划,建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储备库。

  画好作战图、列明时间表。一场“应改尽改的基础类、能改则改的完善类、需改则改的提升类、愿改则改的引导类”的改造革命打响,群众在改造中更是发挥出了“主人翁”作用。

  补短板优服务,多角度扶持改造

  “财政支持保基本、居民出资重参与、专营单位尽职责、社会力量补短板,经过多方扶持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改得更深、改得更透、改得更好。”市房产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2012年起,西宁市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按照“保基本”原则,以每户不低于1.5万元的标准,重点支持实施房屋外墙保温、节能门窗更换、水电暖改造等与居民基本生活及安全需求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导居民通过直接出资、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提取住房公积金、捐资捐物等多种方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同时,建立政府、社区和供水、供电等专营单位协调推进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依法依规利用小区及周边存量房屋和土地,增设停车场(位)、智能快件收储、便利店、家政和托幼等便民服务设施,补齐小区基础配套短板。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从凌乱的大杂院变成宜居整洁的新小区,还有很多小区加装了电梯,实现了“一键直达”的新生活。居住环境有了大改变,居民的文明素质也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