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地区动态

【海南州】乡村振兴路上,“小”书记有“大”作为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洪玉杰 兴组宣    发布时间: 2022-09-19 09:05    编辑: 李娜         

农民群众确保秋收“颗粒归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党支部书记就是最基层的那根针,不甚起眼却光彩照人,对基层最熟悉,对群众最了解。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这项长期而艰巨的浩大工程中,“小书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大带领”的重要角色。

  黄河之水自西向东流淌,8月25日,记者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东南方向的曲什安镇,藏语称其为“清水”。

  毕业于青海大学的周增太,打小就生活在这里,并于2021年1月通过换届选举成为曲什安镇莫多村党支部书记。

  都说年轻人是有激情的,刚上任的周增太就感觉,莫多村村集体经济虽说“破零”了,但是村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激情不足,缺少想法,缺少大胆尝试。

  就在2021年,周增太久开始了第一次大胆尝试,借助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莫多村“两委”紧密结合全村实际,多措并举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通过申请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项目,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藏系羊2700只、牦牛100头,流转本村耕地67公顷(约1000亩)种植燕麦、青稞等,并鼓励有能力的农牧民群众入股,以此为基础打造党建品牌:“党建+饲草料种植+牛羊养殖”联营项目。  

农民群众用上了联合收割机。洪玉杰兴组宣 摄

  随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打造,海南州将大力培育绿色有机农牧业,做大做强牦牛、藏羊、青稞、油菜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推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和标准化种植养殖,扩大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覆盖面,大力推动农牧结合、草畜联动、种养循环。加之牛羊肉市场价格稳定增长,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莫多村群众对做优做强牛羊养殖的“老本行”底气更硬,信心更足。

  从贫穷到富裕,周增太的创新是有成效的,莫多村的发展是令人振奋的,最初贫穷落后、矛盾纠纷多、维稳压力大是莫多村的代名词,现在尝到发展的甜头,每一个村民都忙乎着挣钱改善生活,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另一个村:大米滩村。

  这个坐落在黄河与曲什安河交汇处的河谷地带的小村落,在黄河河谷两岸土层历经雨水长期冲刷堆积,逐渐在黄河南岸形成土壤肥沃的滩地。由于非常适宜种植小麦等农作物,使因水而生,因“麦”而兴的大米滩村一跃成为兴海县的粮食主产区。

  然而一直以来,该村群众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和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为主,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村“两委”班子聚焦产业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等短板问题,紧密结合自身环境、气候、交通等优势,创办起了村级企业“金黄谷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总投资400余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李炳云带领村“两委”成员奔赴各地,多次向农业专家请教技术、优质种子以及产业升级方案等,并加以结合村情民意,以进一步改善和升级产业结构,在乡村振兴宽广道路上渐行渐“实”。

  为了实现本村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2018年,大米滩村乘胜追击,成立了兴海县裕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定期收购村民的小麦,对种植小麦的村民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形成“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富民模式,提高了村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该合作社主要经营“两河谷香”牌系列特一粉、特二粉、馒头专用粉、面条专用粉等,24小时日加工量最高为40吨,累计销售面粉约275吨,今年收益5.6万元。大米滩村紧扣全州光伏产业良好发展势头,联合邻村将中央财政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各100万元入股到海南州共和县光伏园区,截至目前,累计收益211.24万元。

  村民石郑孝就是受益者之一,自从村里有了面粉加工厂,种植的小麦不仅不愁卖,他还能在面粉厂打工,收入也大大增加。李炳云介绍:“面粉厂建起来以后,我们鼓励贫困户到工厂就业,解决了29户贫困户的小麦加工和销售,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的小麦,一袋袋石磨全麦面粉,为村集体经济输送着强大的活力。”

  曲什安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青青介绍说,如今,一场场切合实际创新发展的培训活动愈加频繁,一次次奋发有为的尝试不断上演,一个个乡村振兴路上的“小书记”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