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地区动态

【西宁市】努力打造高原城市高品质生活标杆——西宁这十年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来源: 西宁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9-10 10:12    编辑: 杜可煊         

  “全市城市低保标准实现‘10连增’,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3.96亿元。”

  “十年来,群众看病就医经济负担明显减轻,全市不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累计投入医改资金106.49亿元。”

  “西宁先后荣获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十大网红旅游城市、避暑旅游十佳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

  过去十年,西宁义务教育取得了哪些成就?医疗卫生呈现哪些新特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老百姓受益几何?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如何?9月9日,市委宣传部举行“西宁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努力打造高原城市高品质生活标杆”专场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光明主持。

  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永钦通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在织密兜牢基本民生安全网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积星,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郭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建忠,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常玉峰就十年来西宁市在促进就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答记者问并介绍了相关情况。

 

   交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教育答卷

  “这十年,市民拥有了更多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常玉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西宁教育正朝着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稳步迈进。

  这十年,是西宁立德树人从强基固本向培根铸魂转变的十年,西宁构建“1123”大思政格局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双减”工作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这十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585.04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多年保持在4%以上。投入149亿元,新改扩建学校443所,新增学位3.5万个,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大班额比例降至2.3%。

  这十年,西宁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考制度改革经验得到教育部推广。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四互四共”集团化办学改革“西宁模式”。西宁市获评“全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

  这十年,西宁着力推进学前教育充裕普惠安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目前,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5.16%,义务教育巩固率98.8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3.68%,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提高到95.5%,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这十年,西宁教育深入实施强师计划,推进师资供给保障计划,招录教师5132人,结构性阶段性缺员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织密民生保障网为幸福“加码”

  “十年来,全市就业专项资金支出逐年增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年调整;劳动者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积星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社局切实履行服务群众、保障民生职责,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进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真绩实效。

  在稳定就业方面,促进城乡就业扩容提质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就业专项资金支出逐年增高,累计支出23.6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31.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6.7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23.92亿元。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八项行动,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业带动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能持续增强。

  在社会保障方面,推进社会保险扩围增效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年调整,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到3600余元,较十年前提高近210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实现8次调整。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人才人事方面,推进人才人事体制改革有效。着力健全柔性引才用才机制,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十年来,共招聘各类事业单位人员9314人。同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成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3.06万人次。

  在劳动关系方面,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更实。始终把保障劳动者权益作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的重大任务。十年来,办结欠薪类案件6030件,为近7.44万人次追发工资待遇8.9亿元。

 

 

   一张张民生成绩单温暖人心

  十年来,全市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和改善群众关切的基本社会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规范和优化专项行政管理,努力向市民群众提交了一张温暖人心的民生成绩单。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永钦通报了具体情况。

  ●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

  十年来,西宁市形成了具有西宁特色的“1+8+N”兜底保障大救助体系;全市城市低保标准实现“10连增”,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3.96亿元;率先在全省开展城镇精准帮扶工作,整合资金5亿元,帮扶城镇困难群体近7万人;实施贫困家庭大学生双重和全程资助,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6665人次,资助6829.72万元,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体精准帮扶、贫困家庭大学生全程资助和今冬明春救助工作走在西部地区前列,连续九年获得全省绩效考核优秀地区称号;梳理制定65条救助惠民政策和四大类38项救助服务试点项目清单,6.76万人次困难群众享受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服务。

  ●适度普惠关爱保障体系全面建立

  在全省率先实施爱老幸福食堂工程,建成182个“幸福食堂”,形成了“五级助餐网络”,“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并作为“范本”在全国推广;投资2.09亿元建设了400个农村老年之家,农村养老服务走到了全国前列;研究出台25项为老政策措施,探索实施“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保健康复+社区托幼”的五融合服务模式;为30万人/次老年人购买服务2.4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已建设家庭照护床位2442张,累计服务达2万余人次;累计投资3410万元建设370个儿童之家;投资1.41亿元新建以“欢乐城堡”为主题的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集中供养孤儿补贴标准提高至1450元/月,散居孤儿补贴标准提高至1050元/月。

  ●多元参与共建体系基本建成

  累计投入资金7.25亿元,建成社区综合服务设施131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79个,实现了城乡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全面建立了村“两委”成员“基本报酬+4项补贴”和社区工作者“四岗17级”报酬体系,社区工作人员报酬位居全省首位;争取省级专项资金3960万元,实施社会工作服务和社区便民服务项目162个;累计培育扶持登记各类社会组织1661家,提供就业岗位7865个,投资4153万元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4个。

  ●专项事务服务精准高效

  2021年,全面取消35个乡镇婚姻登记职能,实现婚姻信息数据共享和联网查询;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任务,形成成果目录18369条;行政区划调整取得突破,湟中区于2020年7月正式设立;投资1.7亿元建设西宁市殡仪馆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填补西宁市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的空白;截至2021年底,发放各类惠民补贴资金1132万元。

 

 

   有幸福有温度!健康西宁增进民生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郭伟介绍说:十年来,群众看病就医经济负担明显减轻,全市不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累计投入医改资金106.49亿元;2018年、2019年西宁从“医联体”迈向“健共体”,两次入选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2021年成功入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城市。十年来,群众就医的便捷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投资实施医疗卫生项目211个,新(改、扩)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5所;累计培养卫生专业人员12.42万人次;2021年底,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1.56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4.0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5.30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年来,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明显保障,率先在全省实现包虫病手术患者清零,连续十年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迅速果断处置疫情,全市41名卫生健康工作者和9家医疗卫生机构受到国家、省级抗疫表彰。十年来,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全市预估人均期望寿命达75.74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建成标准化母婴室40个,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7家,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8所;率先在全省建成中西医康养中心,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个,医养结合机构17所;全市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达98%以上。

 

 

   文旅融合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旅游生活的需求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产业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建忠介绍说。

  十年来,西宁加速文旅融合,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成塔尔寺大景区等文旅融合特色项目,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河湟文化景区景点——

  打造了“第三极看海洋”等文旅特色产品;“几何书店”作为本土文化品牌落地国内多个城市,唐道637和力盟商业巷步行街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出台全省首部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奖励办法,打造了西纳川休闲农业等10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1个,全国乡村旅游能人6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投资7.5亿元,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成西宁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7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1093个,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连续举办六届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年会、四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展暨西宁美食节、两届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FIRST青年电影展等特色节庆活动……

  正因如此,西宁美食节、冬游西宁入选2021年度中国旅游产业影响案例!同时,西宁先后荣获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十大网红旅游城市、避暑旅游十佳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