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盐湖产业,一路写满如歌的行板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7-04 09:51    编辑: 许娜         

  6月20日,烈日炎炎,记者走进了察尔汗地区,眺望这片神奇的土地——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盐湖人正在奋力打造的世界级“盐湖巨舰”,高挂云帆乘风破浪向前进……

  “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对青海盐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更新更高的发展目标。

  盐湖人时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在盐湖之畔铺展开来……神奇的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地区,从未像今天这样潮涌拍岸急,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盐湖人凝心聚力,奋力谱写新时代的精彩华章。

  一代代盐湖人在察尔汗“接力”奔跑

  盛夏,察尔汗盐湖水天一色,行走在“万丈盐桥”之上,眼前一碧万顷,景色宜人。重温这片辽阔盐湖的历史,眼前仿佛重现青海盐湖工业60余年前行的身影,一路跋涉,每一个浸透汗水的足迹,而今依然亲切与鲜活。

  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代代盐湖人以不向任何困难低头、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毅托起了青海盐湖工业的一片天地。

  回首遥远的1958年,两辆汽车的轰鸣声打破了盐湖的亘古宁静。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第一代盐湖人在这里扎下一顶马脊帐篷,支起第一口铁锅,挥动铁锹、洋镐撬开“死亡之海”坚硬的盐壳,三天三夜生产出10公斤钾肥。正是这不起眼的10公斤钾肥终止了中国不产钾肥的历史,也开启了青海乃至中国钾肥工业的发展史。

  “钾肥厂招工,我们一起来了170多个人,可到了这里后发现没水、没电、没房子,什么都没有,大家都哭了。”作为最早一批盐湖工人的张连吉老人说,创业之初的艰苦程度是今天不敢想象的。当时,钾肥是靠拉耙子土法生产,人拉肩扛全是重体力活,每天要出很多汗,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可是由于淡水紧缺,喝水都限量,别说换洗衣服,几个月都洗不了一回澡。到了冬春季,察尔汗在无遮无拦中卷起大风,时常把扎下的帐篷和被子都能一风卷起……

  走进盐湖博物馆,从创业之初的帐篷、盐建房、简易笨重的生产工具,到今天发展步入现代化的五大生产体系,几代盐湖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贯穿其中,薪火相传,在推动盐湖产业为国家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构筑了独具魅力、向外传播的精神家园。

  从土法上马,人拉肩扛,实现中国钾肥“零”突破到实现年产500万吨钾肥生产能力,建成中国最大的钾肥工业基地,盐湖人整整用了64年时间!

  几代盐湖人的“接力”奔跑,让中国盐湖工业从弱小走向强盛,也为后来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树起了不甘人后、奋起赶超的巍巍精神丰碑。

  64年积淀淬炼,一代代盐湖人筑梦莽原用牺牲和奉献写下一篇“实干兴邦、产业报国”的恢弘史诗。

  依靠科技驱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夏至已过,南方的农作物正迎来一年中生长速度最快时节。而喂养这些农作物的“粮食”——钾肥,正源源不断地从瀚海戈壁微波荡漾的察尔汗盐湖“收割”、产出。

  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钾肥让金黄的麦浪与远隔千里的高原紧密相连。钾肥大幅增长的背后,是盐湖人的艰辛奋斗史,更是盐湖人牢记嘱托坚定不移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缩影。

  走进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均有序生产。经过筛分、浓缩、浮选、结晶、固液分离等环节后,氯化钾产品源源不断地产出,输送到干包车间被装袋、打包,一袋袋洁白如雪的钾肥销往全国各地,助力重庆、湖北、湖南、安徽、山东、广西等钾肥消费大省的农业生产。

  “为了保障货源及时高效送到客户手中,我们提前布局区域货源,不断优化物流线路,及时与格尔木车务段沟通,保障车皮供给,直接将钾肥运到复合肥终端生产厂家,减少倒运差价,确保农户用上实惠优质复合肥,不误农时。”该公司销售分公司总经理罗永成说,“今年一季度,公司氯化钾产量为114万吨,销售约为145万吨。”

  “每年3月是国内春耕备耕关键期,作为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我们自当全力做好春耕保供稳价工作。”罗永成说,公司最忙的时候公司日均发车240车皮,以一车平均60吨计算,每日发货就达1.4万多吨。

  庞大的产量除了得益于丰厚的储量,也离不开科技力量的加持。

  “固体钾矿的浸泡式溶解转化技术成功地将青海盐湖产业规模提升了一个量级。在此前可资开采的2.4亿吨液相钾基础上,增加了3亿吨转化后固体钾矿。”钾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正是通过不断技术革新,不仅补齐了钾肥生产过程中绿色制造的不足,实现了低品位矿和尾矿再利用,而且建成了年产500万吨钾肥生产能力。

  没有技术的颠覆性突破,就没有盐湖今天的发展成就。可以说,科技创新是盐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立足新时代的盐湖人,正以新风貌、新气象,奋力推动盐湖巨舰行稳致远。

  绿色循环发展理念让梦想变为现实

  依托盐湖丰富的矿产资源,盐湖产业从过去单一的钾肥、石油化工、煤炭化工等传统工业,向与光伏光热风电新能源融合发展、与天然气、煤炭碳一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借助开发创新发展的风帆,使更多依托盐湖资源发展的企业在瞩目高端、放眼寰宇中“飞起来”。

  “每个月订单基本都排满了,尤其是公司的装满小苏打产品的一列货车,每天要跑一两趟。”场地里装车工作一派繁忙,负责发货的员工们有序地做着记录,确保每一个订单没有遗漏。

  坐落于德令哈工业园区里的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的锂产品,每日以吨计数的货物订单从这里远销省内外,而最紧俏的要数公司另辟蹊径,用纯碱废气生产而成的小苏打产品了。

  走进公司年产5万吨小苏打生产线,整洁的厂房里各种自动化设备不停地运转,将从纯碱车间输送来的废气进行循环加工。

  “我们生产的小苏打新产品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原料是生产纯碱产生的废气,通过综合、循环利用提取后,不仅把过去生产纯碱后排放的废气利用起来,还降低了粉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项目工程师赵文彩说,由热碱液生产食用小苏打的生产工艺的突破,让公司发展循环经济迈上了更高一层台阶。

  “以往人们印象中的化工企业,和创新发展搭不上边。其实不然,公司在近几年的循环发展模式实践中发现,只有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才能实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达到企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兴企发展理念,让这家前身是海西州碱厂的“老国企”焕发出新的生机。短短几年时间,像轻质纯碱、重质纯碱、低盐优质重质纯碱、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新产品相继问世,产品销往新疆、河北、江苏、湖北等地市场,仅利用企业自创技术建设的5万吨小苏打产品生产线,每年就能为企业带来近5000多万元的产值。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实现青海盐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是的,不甘人后的盐湖人明白——其时已至、其势正成、其兴可待!只有牢记嘱托,依靠科技,踔厉奋发,这个辉煌的梦想将变为现实。(马振东)

  记者手记不负重托开拓创新建功新时代

  如今,盐湖人踏上了新征程,不负重托,对标高质量发展,站在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新起点上,紧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踔厉奋发,建功新时代。

  自1958年,11名盐湖拓荒者挺进沉寂的察尔汗,支援正处于百业待兴的新中国农业建设,到如今已64载春秋。一代代盐湖人传承弘扬这种开拓创新精神,在中国钾肥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累计生产6000多万吨钾肥,为国家节约外汇250多亿美元,增产粮食4亿多吨,实现我国钾肥工业“零”的突破,形成500万吨钾肥产能、位居世界第四,成为我国农用钾肥的“压舱石”。

  这些数字背后,正是盐湖产业遭遇历史“阵痛”后,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的缩影。

  秉承着开拓、创新精神的盐湖人以科技赋能,让一滴普通的卤水折射出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模式。

  先后开创了大面积深水盐田晒矿、光卤石水采船、低品位钾矿固转液等关键技术,掌握了“反浮选冷结晶、冷结晶正浮选、冷分解正浮选、兑卤—冷结晶、热熔结晶”五套钾肥生产工艺,建立了钾产品门类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2021年,围绕“智慧盐湖”建设,全省首个产学研用为一体的5G+盐湖产业创新应用实验室应运而生,将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边缘计算等技术与盐湖产业相融合,推动了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各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同年,在重回A股市场,开启新生、变革、开放的新时代后,盐湖工业公司勇担使命,率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聚焦化肥及锂业两大主业,公司效益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

  正是有了科技创新作为“排头兵”,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才得以破而后立、涅槃重生。

  徜徉于察尔汗盐湖堤畔,不但能感受到这里天然成就的丰饶和富足,更能触摸到在新的征程中,盐湖人不负重托、开拓创新的强劲脉息。新发展理念之光,照亮了盐湖工业的未来发展之路,也在腾挪中筑起了新的发展空间,不仅为这块亘古之地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也为百年盐湖面向新发展大潮再度起航赋予了新的动力。(马振东)

   【一线故事】一个技术专家的“盐湖时光”

   今年53岁的应寿章,从20岁参加工作至今,干了快半辈子的钳工,抛开各种头衔,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工人,凭借着自己的钻研创新,完成了多项离心机设备的技改难题,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领军人物,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成本,保障了钾肥生产的正常进行。

   初见他时,寥寥几句,根本不像摸爬滚打在一线的技术专家,更像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多了一份亲切。

   “不论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只要脚踏实地干事创业,总能让平凡的人生增添一抹光彩。”不善言辞的应寿章轻描淡写地说。

   应寿章,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加工一车间的维修钳工,是盐湖股份公司批准授予的高级专家,是“盐湖杰岀贡献奖”获得者,是公司为数不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之一。

   2003年,公司百万吨钾肥进入试车试生产阶段,由于未同时进口配套的保护装置。在工艺运行过程中,没有密封水保护装置,就要用阀门手动操作,难度大不说,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造成两台差速器损坏,直接间接损失达到500万元。

   眼看着损失越来越大,应寿章主动和厂家沟通,三个月一头扎在厂子里,没有回过一次家,经过反复试验,在离心机的轮毂密封水上加装了转子流量计,实现了对密封水流量的严格控制,难题解决了,损失挽回了。

   2014年百万吨钾肥扩产,公司从国外进口来了生产能力更大的CX-1500机型刮刀,由于刮刀轴径过长,在检修过程中很难拉出来,应寿章反复琢磨,最终通过在拉力器加装200吨的液压油缸,使维修变得很容易操作。

   在生产工艺线上,遇到的一个个技术难题,因应寿章的技术攻关改进,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实,说起来也都是正常的工作,别人说这都是正常损耗,坏了申请更换就是了,说我何必费那么大功夫呢?可是,在我看来,机器也是有生命的,只要没到报废那一天,能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返厂,省下的钱干啥不行。”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份执着坚守和钻研攻关的韧劲,才成就了应寿章一次次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应寿章所在的加工一车间有12台离心机,只有他和徒弟2个人负责,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有时候刚下班回到格尔木就又要赶回厂里加班,解决技术故障。长期伏身的工作,让他得了腰痛病,从刚开始的偶尔疼痛到经常发作,干完活休息好一阵才能缓过来。单位领导、同事都劝他调一个轻松一点的岗位。可是,这个和离心机打了20多年交道的老师傅,怎么舍得离开呢?

   “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给更多的年轻人搭起舞台,希望他们真正能为钾肥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与我们交谈中,应寿章不时就会咳嗽几声,刚开始以为是感冒,后来才得知,因为离心机附近的烟尘比较大,这几年他的身体都不太好,目前正通过药物来控制进行治疗。

   站在偌大的工厂里,隆隆的机器声传来……三十年如一日,应寿章在技术这条路上摸爬滚打,用双手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用宝贵的经验实践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知道自己很平凡,但会不断努力让自己发光!(马振东 吴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