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喜迎二十大】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来源: 青海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6-30 08:53    编辑: 冯丽娟         
  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在新时代更应该把这种伟大、崇高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位青年学子,让他们更加明确未来的使命和责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方曦在聆听了青海原子城(海北)“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的报告后深有感触地说。

  一次宣讲一堂课,一个故事一面旗。在青海海北金银滩草原上的原子城,其前身为第二机械工业部二二一厂,它是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摇篮,因孕育诞生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培育形成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而被世人誉为“原子城”。这里不仅有新中国“原子人”的奋斗足迹和红色基因,更有跨越时空的思想财富和精神宝藏。2012年10月,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成立了海北藏族自治州历史上第一支“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宣讲团以“传承红色基因、铸就精神高地”为使命,从海北出发,走遍青海、走向全国,掀起了学习“两弹一星”宏伟历史、弘扬“两弹一星”伟大精神的热潮,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道德的滋养,是聆听者的肺腑心声和心灵感召。

  深挖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源头活水

  青海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也有“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还有“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深入发扬革命传统,不断引导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守正精神之魂。在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的带动下,全省6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更是连点成线,成为了游客感悟精神力量的生动课堂。

  走进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仿佛步入时光隧道,我国第一颗机载原子弹和氢弹模型、手摇计算机等上千件珍贵实物和珍贵史料陈列于此,令人目不暇接。“一张照片、一个工作证、一本记事本,每一个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这些都是鲜活的红色教育素材。”原子城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地,它不仅是海北各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自1995年基地退役以来,海北州自觉担负起传承原子城红色基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使命,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召开历史纪念会和理论研讨会,深挖内涵,拓展职能,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念信念教育和党史党性教育,发挥了原子城红色基因教育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尤其作为全国唯一、全面介绍中国核武器研制及原子城特殊历史的青海原子城纪念馆,自2009年开馆以来,深入挖掘原子城历史文化,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深化主题,突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传承历史文脉,塑造时代之魂。开馆以来,已成为全国重点、青海省最具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展示基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谋求新变红色基因带动经济发展

  在新时代中谋求新变,让红色基因焕发更多活力,怎么做?西宁市湟源县和平乡小高陵村给出了“模范”答卷。踏上层层梯田,葱郁的绿色很难让人想象出这里曾经的贫瘠。只有展馆里一张张黑白照片,印证了当时“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无畏精神,记载了那段无数人战天斗地,用“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坚持不懈治山治水的峥嵘岁月。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抹红色就是一股力量。站在层层梯田连九霄的小高陵山顶上,看着熙熙攘攘来旅游的人群,62岁的脱贫户彭尕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既是景区的保洁员、又是景区的管理员、还是仓库的保管员,小高陵由荒山秃岭变成肥沃良田,再到享誉省内外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每一步的成长都深深地烙在了彭尕辉的心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小高陵人民为了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的精神,整整影响了几代人,对全省农村的变革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近年来湟源县深入挖掘小高陵精神,总结出了“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同时号召全县各单位各部门把小高陵精神融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2017年,县委按照“红色教育、绿色发展”的思路,在小高陵打造了“党建+红色教育+扶贫+旅游”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小高陵红色教育基地共举办培训班512期,有近2.5万名党员干部在这里接受了党性教育,吸引了10多万人参观学习旅游,为周边的2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300多个灵活就业岗位,就业收入达800余万元。目前,在基地工作的贫困户有43户,每人每年可以拿到2万左右的工资。

  为了更好地带动致富步伐,小高陵红色教育基地采取村企共建、村企联建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通过盘活集体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周边村庄发展扶持资金870万元,带动小高陵周边14个村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破零”目标,2019至2020年累计分红57.8万元,实现了群众和村集体“双赢共富”。

   红色基因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炮火连天响大地,我们红色的战士英勇的武装,前进!为了胜利,为了明天……”在西路军纪念馆里西宁红军小学六年级周恩来中队的韩撒热同学正在深情讲述着苦战临高的红色故事。

  西宁红军小学原为西宁市东关大街小学,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斗争历史中,因西路军第九军军长孙玉清将军牺牲在附近,2008年,全国红办红军后代向青海希望工程援建红军小学捐赠仪式上,西宁市东关大街小学被正式授牌为青海西宁红军小学,成为红军后代援建的全国第77所受益学校,是青海省六所红军小学之一,也是西宁市唯一一所红军小学。

  近年来,西宁红军小学不断探索研究,确立了“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红色校园”的办学思路,提出“传承红色基因,构建幸福教育”的办学宗旨,建成“红色党建,浸润红小1+2+4+N”党建品牌。经多方努力,西宁红军小学红色基因展览馆于2020年8月建成。馆内主要展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路军革命精神等文字图片,牺牲在此处的西路军军长孙玉清的英雄事迹、红军英烈画卷、中央领导关心兴建红军小学的图片等180余幅,以及“两弹一星”功勋人物、获得共和国勋章功勋人物,还有若干从井冈山收集到的革命时期的老物件。使小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软、硬件环境烘托,全面接触党史教育、红色熏陶,“红色”星火在小学校园闪耀,实现了红色教育的关口前移。

  在西路军纪念馆的帮助下,学校陆续培养出44名小红星宣讲员,被聘为西路军义务讲解员,清明节开展走进社区楼院讲解西路军征战史、“六一”走进原子城感受“两弹一星”精神、“八一”走进空军基地感受祖国的强大、走进科技馆体验科技的神奇等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红色革命历史,得到了一致好评。2020年9月,红军小学红色展览馆建成后,小红星宣讲员队伍不断充实,同时,学校创新思维,率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了参观者听讲解的渠道,实现了数字化宣讲,受众人数达到7万余人,其中青少年2.5万余人、机关事业单位1万余人、企业单位7000余人、来宁游客1.3万余人、本地市民1.5万余人,真正起到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影响感召作用,使党史教育向着全民化轨道发展。(王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