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特别报道】提气亮眼的生态“成绩单”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5-24 09:58    编辑: 赵旭         

青海湖沙岛满目苍翠。摄影:李娜 魏雅琪

  随着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幕,回顾过去五年奋斗路,我们欣喜激动。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了提气亮眼的“成绩单”。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首届国家公园论坛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为根本遵循发布“西宁共识”,“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形成重要成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一项项重大成就载入“史册”,确保着“一江清水向东流”,从而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今天的青海大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力推动,区域生态功能不断优化,水源涵养地作用更加凸显,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青海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坚定不移地坚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切切实实保护着“地球第三极”的生态环境。

  国家公园成为青海靓丽名片

  当世界目光聚焦三江源国家公园,当源源不断的清洁水源从江源大地奔涌而下,这一切的背后,是青海各族人民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实践的必然结果。

  回顾一路历程,成果背后必是艰辛的努力和付出,再一次证实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必不负人的科学论断。江源儿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全力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彰显三江源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之路。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当之无愧地表明了青海在国家乃至世界的生态战略地位。而且青海并没有因此止步,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在全国率先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型。

  再放眼青海大地,随着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推进,三江源头、河湟两岸,植绿护绿爱绿已成为共识和一致行动,每年的春秋植树季,植树“大会战”不断向光山秃岭深处延伸,高寒草地生态修复成效突出,高原生物种质资源稳定保有。过去五年,全省国土绿化新增林地面积1800多万亩(120多万公顷)。

  在省会西宁的南北两山,一代又一代青海人用汗水浇灌起生态之绿,成为推动国土绿化的标志性工程。几十年坚持不懈,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树成荫、草长莺飞的美丽公园,成为了西宁市民的休闲锻炼之地。栽树难、护树更难,为了守护这些来之不易的绿色,《青海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草资源管护新机制。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这里发源,这里的人民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重大使命,誓做“中华水塔”的守护人。

  2021年,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同时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是青海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切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徜徉在黄河臂弯里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这里碧水丹山相映、绿水梨花绕城。守护穿城而过的黄河,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强化干支流、左右岸治理,围绕自然生态管控、推动高原绿色产业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线带动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惠民富民,就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贵德路径”。

  不论是贵德县还是整个江源大地,生态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全民保护生态已成共识,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向优变化。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均在全国领先。而且,通过大力保护,全省区域生态功能不断优化,水源涵养地作用更加凸显,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实现“一户一岗”,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生态反哺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空间持续扩容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如今的青海大地,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成效已显,引燃乡村旅游从“花海经济”到林木经济,从农畜产品的源头到下游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越来越宽,居住在这里的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再将目光转向黄南州河南县。这里持续了一场长达十九年之久的“禁塑行动”,生态环保已成为全县共识和一致行动。十几年如初的坚持,为生态畜牧业发展创造了绿色有机的生态环境,为特色产业发展拓展了绿色空间。当“雪多牦牛”等特色农畜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时,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增收致富和生活品质提升的喜悦,大家说,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不是“神话”。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青海瞄准产业绿色化转型方向不动摇,发挥比较优势,锻造产业长板,从源头到末端,产业正在质效升级中向绿向轻向优转型,不断拓展绿色潜能。生态、循环、数字等经济齐头并进,高新技术、高原特色农牧、生态旅游、大数据等产业正在向优发展、强链补链。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健步走在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绿水青山永远是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盛会走笔】绿水青山永远是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5月23日上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盛大开幕,通过直播镜头,“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声音再次响亮地传遍青海大地。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青藏高原的瑰宝,吸引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作为青海人,就要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地做“中华水塔”守护人,扛牢源头责任,保护三江源、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五年来,青海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一切产业、经济活动都必须有利于促进生态良性发展,举全省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青海大地上山峦翠绿、河清湖晏,藏羚羊、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鲤等濒危动物种群不断扩大,成为生态变好的鲜明标识,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黄河源头千湖美景再度归来,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在广大城镇、乡村,打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基本消除了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湟水河成为城市中流动的风景线;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美丽乡村连点成片,生态、生产、生活共赢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越走越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相得益彰。

  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价值、责任、潜力的“公约数”正在辩证统一中做大做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告诉我们,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更美好的未来正在向我们招手,只要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扎扎实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永远是青海的优势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