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的2022】
让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浸润民生温度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1-23 12:05    编辑: 马秀         

图为监测点实时画面。

  两会前夕,记者走进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只见静谧的三江源“浓缩”在一方巨大的显示屏上,彼时,画面里的昂赛澜沧江大峡谷、玉树隆宝湿地霰雪初霁,尽显高原清冷之美;长江北源玉珠峰、年保玉则雪山巍峨伫立,尽展青海大美之姿……

  回溯往昔。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的重大要求。

  时隔五年多,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语时刻萦绕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的心头,激励着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投身到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事业中,以实干激发昂扬斗志,以殷殷嘱托开创工作新局。

  不负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五年多来,省委省政府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政治要件’扎实推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调研悉心指导。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积极作为、狠抓落实,从优化监测网络布局、丰富拓展‘青海生态之窗’、提升污染源预警监测水平、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取得重大成效。”列席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的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汤宛峰说。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截至目前,全省生态监测地面站点由753个增加到1360个,生态监测指标由9类147项增加到11类27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由49个增加到72个,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由76个增加到99个;重点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监测体系,由原来的3个固定站点,扩建成18个固定和2个移动站点及3套监控平台。

  尤其在进一步提升“青海生态之窗”视频观测系统服务功能方面,我省按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及野生动物典型活动区域分布特点,启动“生态之窗”暨三江源重点生态功能区远程视频观测系统建设工作。如今,“青海生态之窗”观测点位由2016年的6个扩建到46个,涵盖了鄂陵湖、茶卡盐湖、可可西里、黑河大峡谷、青海湖泉湾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自然景观及野生动物典型活动区域,实现了对重要湖库、冰川雪山、草原湿地、河流湖泊和珍稀野生动物的“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实时观测。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有一个美好愿景,就是让生态环境大数据在服务民生方面发挥好作用。比如通过加强‘一网通办’和政务服务等工作,实现老百姓在门户网站和手机终端就能准确、及时、便捷地了解生态环境质量,牧民管护员也能借助这一途径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保护草原、湖泊和湿地。”汤宛峰说,“为了早日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牢记嘱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发展‘四地’、助推‘一优两高’战略,持续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为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

  汤宛峰介绍,2022年,省生态环境厅将坚持规划“一张网”,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的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筹构建污染源监测网络,加强遥感手段在水体和环境空气监测领域的应用,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布设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点,为“十四五”时期实现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打下基础;统筹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系统提升现代化监测水平;围绕全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做好生态监测服务;进一步在“服务民生”等方面下功夫,让生态环境大数据在服务民生方面发挥好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