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两会直通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1-22 09:12    编辑: 成忱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青海围绕“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聚焦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目标,举全省之力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成果得到巩固,群众收入不断提高。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新使命召唤新作为。步入新时期,如何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乡村振兴路,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探讨的热点话题。

  巩固产业根基

  拓展产业链条

  “产业是核心”“产业是关键”“产业是基础”……在今年的两会现场,谈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代表委员一致认为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治本之策。

  “去年虽然受疫情影响,我们卯寨的收入只有300多万元,但村里还是给每人分了1000元现金、5公斤肉。”说起去年村里的发展情况,省人大代表、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和脸上充满了底气。

  这种底气,源自于卯寨享受到的脱贫攻坚带来的红利。

  自从李连和回乡创业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借助脱贫攻坚机遇,一门心思打造集休闲、观光、农家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通过党总支引领、党员领办等方式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特色家禽养殖、农家院等旅游配套产业,实现一体化发展,让卯寨景区有了如今的规模,成为了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典型示范村之一。

  可以说,卯寨能有今日成就,靠的就是可持续增收的文旅产业。“没有产业,往后就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群众共同富裕。”李连和认为,乡村旅游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比较有效的手段,但一定要注重整合农业、人文、生态等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提升乡村旅游规范化水平,制定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在资源禀赋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地方培育乡村旅游知名品牌,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

  省政协委员、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吴昆仑也认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在于产业的巩固,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在于产业的衔接。与李连和稍有不同的是,吴昆仑认为稳固农牧业的基本盘是根本中的根本。青海农牧业特色鲜明,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现在我们并没有完全把自身农牧业的优势发挥出来。吴昆仑建议,要想办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梳理优势产业,找准定位,进一步完善培育、生产、销售、品牌建设等,形成标准化产业链,让特色农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稳定的产业保障。

  巩固就业成果

  拓展就业渠道

  产业带动就业。如果说产业发展是基础、是核心,那么稳就业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帮扶,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使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可见产业与就业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省人大代表、刚察县委副书记、县长斗拉说,产业发展需要时间,就业却是民生之本。因此,从目前的成效来看,青海通过一系列就业政策,将兜底户、低保户纳入到就业保障体系之内。同时,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就业方面也会优先考虑这些人群。比如去年刚察县自主招聘了一批辅警,包括其他一些岗位,也是优先考虑这些人群及他们的子女就业。

  确保脱贫人群稳定就业,发展产业依旧是最有效的保障和渠道。“新发展阶段,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还要打开视野,打造符合青海实际的城乡融合区域发展模式。”对于稳定就业,省人大代表、湟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健有一番见解。

  郭健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主要的还是要跟乡村振兴战略做好衔接,在巩固已有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做到产业兴旺,通过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带动群众致富。

  由于湟中区距离西宁主城区较近,对于如何开展城乡融合发展,郭健已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路,“对于类似湟中区这样的地区,可以努力探索承接主城区的一些产业外溢,通过形成产城融合,达到城市、产业、就业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同时,承接一些城市新兴产业产生的新的劳务需求,来巩固和拓展就业。而对于一些距离城市较远的乡镇,可以通过建立‘一镇一业’‘一乡一品’的模式,做大乡村振兴产业,吸引城市资源向乡镇聚集,利用城市资源带动乡镇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巩固人才队伍

  拓展人才储备

  人才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强劲动力。只有强化人才支撑,脱贫攻坚成果才能更好地得到巩固,才能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大量人才向基层流动,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但要想打造一支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想法、有担当的人才队伍,本土人才培育是关键。”斗拉表示,鉴于青海地理、气候、经济发展等客观条件,要想外来人才长期留在青海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是要培育本土人才,用好的政策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带动乡村发展。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充分信任,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省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教授李毅表示,地方院校、职业技术院校要围绕乡村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培训人才,比如拉面经济,最开始就是群众自发而成的,他们因为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遇到过很多问题。因此,新的发展背景下,让本土人才更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是地方高校、职业院校的职责。同时,可以通过内部孵化式创业,输送人才去国内外相关企业工作,获取经验后再返乡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通过“扶智”引领产业的提档升级,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除了培养本土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引进高素质人才还需要政策依托。”省政协委员、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盛宗毅表示,去年制定出台的《青海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行动方案》中,对于人才引进有明确的安排部署,“政策体系已经构建起来了,关键还在于落实。同时,我们要借助好援青机制,积极吸引高素质人才来青海参与乡村振兴,汇智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人民心声: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党委书记 李红正

  如今,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309.7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通过脱贫攻坚,现在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各村都美了、富了、兴旺了,全乡人民十分感激党的好政策。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让全乡的人民群众又有了新盼头。朔北乡不少村子靠着乡村旅游摆脱了贫困,怎样在新时期让乡村旅游产业更上一个台阶,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今年,我们聚焦“四个不摘”,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坚持“摸排预警”,落实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坚决守住不返贫“底线”;着眼“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通过墙体改造、修建广场、整修村道,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提升。

  今年的全省两会,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的决心与信心。接下来的一年就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在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精准发力,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持续提升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社会治理有效,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郑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