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两会特刊】让高原人民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1-22 09:02    编辑: 成忱         

  家,应该是什么样的?家园,可以建成什么样?

  对于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虽然大家都对生活、成长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憧憬和梦想,但却共同期待着美好与幸福。

  在青海,每一个愿望都可以被听到,每一种声音都会得到回应。“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幸福家园”——青海给“家”和“家园”一个全新的定义。

  “幸福西宁”“城乡统筹新海东”“天上人间柴达木”“魅力海南”“天境海北”“圣洁玉树”“秘境果洛”“神韵黄南”……行走于高原大地,到处可见,高原城镇和高原乡村因美而生,与美同行,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美丽家园。(摄影:李荣伟)

  山水人文

  打造最美城市底色

  祁连山生态牧场观光栈道,打开了认识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的一扇窗,“桃源小村”东旭村开启了了解门源县的一道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门源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启了以良好生态为基底的美丽门源建设之路。

  走进海东市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独具特色的河湟建筑,街头巷尾充斥的“青海味道”,无不成为该地旅游持续升温的关键所在;无独有偶,位于西宁市的云谷川印象小镇,也凭借独具魅力的河湟文化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河湟谷地,文化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元素。

  “美丽城镇”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2019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签订《部省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立足高原特点,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美丽中国”战略,以部省共建方式率先探索高原城镇发展新模式。

  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我省注重高原属性和西部特点,以美丽为魂脉,以城镇为载体,以示范为机遇,充分尊重青海山水格局和文化基因,积极创新高原城镇发展新模式,努力实现城镇发展新突破,全面提高我省城镇发展质量,创造城镇高品质生活。

  而同时,城市更新行动也在全面开启。所谓城市更新,是指在城镇化发展接近成熟期时,通过维护整建拆除、完善公共资源等合理的“新陈代谢”方式,对城市空间资源重新调整配置,使之更好满足人的期望需求、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2021年,我省落实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0.69亿元,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15万套、涉及小区484个;西宁市高品质“十五分钟幸福生活圈”正在加速打造……

  “扎实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绿水青山工程,建设绿色生态人文城镇,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及传统村落保护制度,提高城镇品质,促进城镇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发展。”一个与山水相济,与人文同美的青海,正在为你定义“家”的美好。

  绿水青山

  大幅提升民生“靓度”

  在西宁市西山脚下的西宁市园林植物园,均匀地分布在道路两侧的一片低于路面的下沉式绿地,被秋风染成了七彩的颜色。当遇到降雨时,该片绿地就可以利用植被对雨水进行截流、渗透,在增加土壤水分含量、补充地下水的同时,防止水土流失。而这样的“小心机”藏在植物园的各个角落,用渗透性砂石和透水混凝土铺设的露天停车场和广场的地面,错落有致的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都是这座城市的小“海绵”。

  西宁市园林植物园海绵化改造属于西山片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实施山林生态修复、冲沟沟道治理等项目,达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效果。今天,站在西山的高处远眺,好山好水好风光映衬着现代幸福美丽大西宁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通,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2016年4月,西宁市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以来,利用“山-水-城”的典型空间结构,综合制定了“治山、理水、润城”的海绵城市建设路径,采取综合施策海绵化建设,确立了青藏高原半干旱地区具有典型的海绵城市技术路径,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2021年,省住建厅会同省财政厅、省水利厅重点围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梳理我省出台的法规、政策、制度等,形成了青海省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报告。

  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黄河和长江北源主要源流均发源于此,有着“江河源头第一县”之称。在易地搬迁的政策关怀下,昔日的牧民放下牧鞭,走进了安置点的新居……宽敞明亮的房屋,独具藏族风情的家装,按照社区配套建设与管理的医院、学校等现代设施,为生态放弃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牧民正在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

  “妥善处理生态和民生的关系,推动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山宗水源的大美青海,正通过自己的持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自己的优势和骄傲,为你定义“家”的和谐。

  品质宜居

  筑起乡村振兴“厚度”

  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大格勒乡乡政府门前的公路从东向西行驶,与查那、龙羊、新庄、菊花四个村依次相遇,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漂亮楼房从车窗外飞驰而过,展开了美丽乡村的美好画卷。

  “路通人和百事兴”,一条乡村路,看见农牧区人居环境新面貌。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我省以保障农牧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这个冬天,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大湾村的村民再也不怕冷了,因为村里的房子已经穿上了厚厚的“保暖衣”——干净整齐的保温层。村民们满怀欣喜地看着崭新的墙面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的政策一个比一个暖人心,2021年又给咱们送温暖了。贴了这保温层,冬天屋子里就不会那么冷了!”

  2021年,我省完善乡村振兴配套政策,对25个县进行重点帮扶,在39个乡镇、225个村启动乡村振兴试点。注重城乡融合,高原美丽城镇“5+1试点”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结出硕果,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农牧区厕所革命务实推进。

  聚焦聚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村容村貌改造提升,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提升农牧民科学素质,繁荣农牧区文化……努力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实现农牧区人居环境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提升,青海正在为你定义“家”的温度。(贾泓 顾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