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较保护初期增长42倍!青海湖裸鲤资源量超10万吨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2-17 09:20    编辑: 成忱         

  12月14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最新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较上年增加0.81万吨,达到10.85万吨,是保护初期的42倍,达到原始蕴藏量的33.9%。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是我国唯一的高寒咸水鱼种,也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珍贵鱼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人为大量捕杀、河道萎缩、裸鲤繁殖水域环境日益退化等因素影响数量锐减,2002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仅2592吨。

  为切实保护好青海湖渔业资源,维护好青海湖复合生态共生体系,从2003年起,全省全面实施封湖育鱼,实行零捕捞。与此同时,成立裸鲤救护中心,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使裸鲤得以有效保护。并通过清理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河道、设计科学合理的“过鱼通道”、开展水域环境监测等措施确保青海湖裸鲤的“生命通道”持续畅通。

  据了解,今年共举办各类增殖放流活动22次,放流青海湖裸鲤2085万尾,全面完成中央财政资金增殖放流目标任务。

  “通过人工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鲤的平均体长、体重、年龄均有所增加,青海湖裸鲤资源的恢复步入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人工增殖放流1.76亿尾,对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的贡献率超过23%。”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任杨建新说。

  青海湖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和生态功能区。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阎高峰表示,今年是第六次青海湖封湖育鱼开局之年,目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的逐年增加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草地”生态链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