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省文化和旅游厅】多措并举纾困惠企 助力“青绣”创新发展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2-07 09:33    编辑: 马秀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从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中拨付1070万元,用于扶持“青绣”工坊、培育“青绣”企业、“青绣”人才培养、宣传传播等。自2019年以来,已经累计投入非遗、文化产业专项资金2550余万元,助力“青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为“青绣”工坊、企业纾困解难,为打造“青绣”品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文化和旅游厅高站位统筹谋划,将“青绣”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纳入《青海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青海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并予以重点扶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青绣”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力推动“青绣”年度各项任务落实并取得实效。多次深入“青绣”工坊开展调研,着力解决“青绣”工坊“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健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出台《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认定30名省级刺绣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极大地推动了刺绣类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同时,成立了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会员达3864名,在全省设立16家办事处,充分发挥联动优势。持续实施“青绣”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累计培训“青绣”传承人群3万余人次,增强了“青绣”的传承后劲。

  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认定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31家,“青绣”培育企业60家,积极鼓励支持“青绣”工坊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工坊通过开展培训、研发产品、签订订单、培育品牌、拓展市场,增强“青绣”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展现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工坊设立以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达1.8亿元,直间接带动从业人员约10万人,人均月收入达2300元,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青海文化旅游节等,举办“青绣”荷包大展、“青绣”服饰秀、“民族团结进步”青绣大赛暨大展等活动,开展“青绣”工坊及传承人优秀实践案例宣传,推动“青绣”进校园、乡村、社区、企业、景区、军营等,不断增强广大绣娘文化自信与自觉。近年来,工坊及刺绣类传承人参加各类展演活动30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逾百万人次。 (郭靓)

“青绣”引领创业路

  为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提高妇女收入水平,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1月30日,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举办为期10天的妇女“青绣”培训,活动专程邀请河湟刺绣传承人授课,培训内容涉及刺绣团扇、香囊挂件、香包手工制作等,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掌握实用技能,以此进一步提升妇女群众的手工艺专业水平,引领妇女通过手工刺绣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更好传承青绣非遗文化。陈俊  通讯员  祝美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