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诗画田园,望见山水与乡愁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1-22 09:09    编辑: 成忱         

湿地公园。(祝美甲 摄)

  暖冬时节,漫步河湟岸边,天空蓝若海洋,河水波粼荡漾,空气清幽舒心。

  走进古驿平安,一处处山乡田园风光的诗画景象映入眼帘,一曲曲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美丽华章在这里悄然写就。

  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地表水和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稳定,现代高原高效生态农业成效初显,高原美丽乡村实践在全省示范引领……

  作为青海最大的天然富硒区,平安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展现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并于2020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在充满希望的广袤田野,什么是生态文明?平安经验告诉我们,就是要努力把乡村田园建设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天蓝水碧相辉映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平安区白沈河公园总是会给当地群众带来惬意的美好心情。

  蓝天并非一日绘就。

  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改造……近年来,平安区全力推进湟水流域白沈河支流水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改善了白沈河水质,还从根本上改善了平安城市环境,为群众打造了一个融生态修复、休闲娱乐、水环境为一体的多元化“城市客厅”环境,使其成为惠及平安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河”“灵气河”“文化河”。

  每当夜幕降临,附近居民纷纷来到河岸散步、跳舞,卸下白天的疲惫,享受生活的乐趣。

  平安区小峡镇王家庄村,是从西宁市进入海东市的第一个村庄。从2017年拍摄的卫星图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沿湟水河南岸的109国道向东,在必经的近3公里的沿线上房屋林立、荒滩密布。

  而在前不久拍摄的卫星图片中显示,五颜六色的屋顶已被一片片人造林地取代。

  “王家庄村沿着湟水河而建,北端直面湟水河南靠山崖,发展种植没有可用的耕地,发展畜牧养殖又威胁着湟水河的水质。”小峡镇党委副书记贾有志说:“搬迁安置原址搞绿化恢复生态,对村民而言是发展契机,对湟水河而言水质能否达到Ⅳ类标准至关重要,尤其是2万多棵杏树的种植,让湟水河小峡口沿岸不仅从此换了容颜,更是告别了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所带来的污染。”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亦是群众日益提高的幸福指数。

  从道路两旁的葱茏绿脉,到花团锦簇的园林景观,从湿地公园里曲径通幽的小路,到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走进平安,生态之变,绿色底蕴,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惊喜不已。

  美丽乡村好风景

  垃圾点变成了景观点,黄土坡做成了绿化带,空闲地种成了百花园……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的平安区通过持续整治和逐步建设,乡村面貌实现了“大变样”。

  走进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民居,宽敞的道路,景色宜人的小游园……“几十年没有清理的垃圾被清走了,环境、空气也比以前好了。”看着村里的改变村民周玉兰感受很深。

  “废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头有树荫……定时收集垃圾的环卫车已经成了村里一道风景,垃圾箱、垃圾车等公共设施,如今在农村随处可见。”巴藏沟乡党委副书记马生彪告诉记者。

  据了解,通过实施“送气接污”工程,平安区农村地区实现了天然气进村入户,生活污水接入城市管网集中处理,走在了全省前列,开启了打造清洁低碳高原美丽乡村新篇章。

  正所谓“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去年以来,平安区在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不断发力,使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平安区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期间,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责任包干、垃圾清运、保洁员管理、督查通报等13项长效管理制度,以机制保障巩固建设成果,强化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督导检查全覆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构建村庄美、田园美、生活美的农村人居环境,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产旅融合焕新颜

  鸟鸣声声,满山青翠,潺潺河流,穿梭而过……这是平安区古城回族乡石碑村夏日里的真实写照。

  坐落于平安区古城乡莲花山脚下的石碑村以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山川美景吸引着外乡的游客慕名而来。

  “大山里环境好、空气好,是天然的‘氧吧’,游客来进农家院、吃农家饭、享农家乐,村民也有了增收的新渠道。”乡党委书记谢浩说:“以前农村人都往城里搬,现在门前屋后都是风景,城里人要花钱到乡下来看风景。”

  借助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石碑村将50万元村集体发展资金投入到景区购置游乐设施,每年可收入18.16万元,带动周边80余户农户季节性务工。

  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村民充满了信心,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加深。

  近年来,平安区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以富硒产业、平安文化为依托,挖掘乡村旅游产品;以整治环境扮靓乡村为抓手,改善旅游基础条件,走出了一条乡村美丽、旅游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平安驿”成功纳入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录,荣获“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称号;“青海年·醉海东”“相约平安”等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彰显魅力;平安柴火鸡、平安牛头、平安月饼等品牌日益叫响,带动餐饮旅游消费不断升级……

  “绿水青山”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第一步,而从“绿水青山”中带来“金山银山”,让群众得以安居乐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行走河湟两岸,碧水蓝天之下,“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平安生态美丽画卷正在铺展。居于此,健康与幸福相拥而来。(王颖 祝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