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底,支部党员大会表决同意我入党,在支部与联点帮扶村乐都区峰堆乡上一村党支部联合开展的党员活动日上,为我举行了新党员入党仪式,面对鲜红的党旗,我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3年前入党宣誓的场景,张超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一个源源不断给予我们奋进力量的集体。”省委统战部研究室、综合协调处党支部党员张超说。在部里工作的这几年,张超常被身边的同志所感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有的同事为及时完成工作主动加班加点,在他们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我立足本职,奋勇前行。”
“我们党支部是由研究室和综合协调处2个处室的7名党员组成,主要承担着统战部的调查研究、统战宣传以及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所以,理论学习对于我们支部来说很重要。”省委统战部研究室、综合协调处党支部书记王军说,“支部始终坚持将理论学习作为夯实思想基础、提升业务能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利用支部集中学习、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方式,组织支部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及省委有关部署要求。我们建立了‘汇报+讲授+研讨’学习机制,组织党员定期在党员学习会、处务会上汇报近期个人学习内容,通过‘微党课’的形式将个人学习心得讲出来,并与其他党员进行讨论,不但使大家互相学习了新的理论知识、开阔了思维眼界,而且让讲授人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形式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了学习的效果,凝聚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有力手段。省委统战部研究室、综合协调处党支部坚持把抓好制度建设摆在推进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位置,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围绕支部学习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支部学习制度、工作周会制度等,建立“传帮带”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支部工作。“‘传帮带’的作用非常好,对新调入的党员以老带新,一对一帮扶,让新同志能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开展新工作。”2019年扎西达娃调入省委统战部研究室工作,作为“传帮带”机制的受益人,他感触颇深。
“在业务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党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年初我们制定了《省委统战部2021年宣传工作方案》,其中就明确了将党的理论和政策作为首要宣传内容穿插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的主题宣传中,利用传统+新媒体宣传平台,开展知识竞答、主题征稿、短视频大赛等活动,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合、双发展。”省委统战部研究室、综合协调处党支部党员刘锋说。
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促进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机关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关键点。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我省战略性、基础性和长远性工作。
按照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委统战部的统一部署,研究室、综合协调处党支部主动加强与部机关各党支部的沟通协调,研究制定了在全国首创的民族团结专项考核机制,先后起草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的决定》《关于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科学规划和全面部署创建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举措;在全国率先制定示范单位动态管理办法,建立动态管理、优续劣汰机制,形成创建永远在路上的工作导向;在全国率先实施创建工作第三方评估,先后委托科研院所对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开展评估。
除了制度创新,研究室、综合协调处党支部还不断探索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扶贫联点村和机关所在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编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典故事集,举办民族团结高层讲坛、微视频微电影展播、民族团结进步歌曲传唱、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网络有奖答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巩固。
荣誉,是对过去所做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做好工作的激励。“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激发支部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作新贡献。”王军说。(张晓英 龚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