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来自战疫一线的“好声音”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1-11-09 09:33    编辑: 马秀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在核酸检测采样点,我们不知道被裹在防护服里的是谁,但我们知道他们为了谁。不管防护服里的人是谁,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印记

  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浸入采样液、弃去尾部,旋紧管盖。这一系列的动作,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李娟一气呵成,一天下来她要重复几百次。

  “来,张嘴,啊……”李娟拿着采集棉签手腕转动:“好嘞,走人!”轻松悦耳的声音告诉你,你已经做完核酸检测采样了。

  11月8日,城东区十里铺凯谐家园,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依然有些冷。

  “有阳光也冷,每做完一个人,要涂抹消毒液。双手涂满消毒液,寒冷能从橡胶手套渗进去。这样不停地搓手,一个是为了让消毒液涂抹均匀,另一个就是活动手指,防止手指僵硬。”李娟说。

  “帐篷里暖和一些,为啥不在帐篷里采样呢?”“帐篷里面设置小窗口,手臂活动会有一些不方便,效率会受到影响。”李娟说,11月6日,风雪交加的寒冷天气,居民们冒着严寒等候,为了高质量完成采集任务、减少群众的等待时间,在露天采集,活动范围大,能极大地提高效率。

  弯腰曲背、一干就是近10个小时,手指冻僵了,手腕没有了腕关节的功能,防护面罩满是哈气,即使如此,医务人员依然没有降低采集标准。“当天,我们高质量完成了约1300名市民的核酸采集。”李娟说。

  作为组长,李娟不仅要完成自己6人小分队在凯谐家园的采集工作,还要顾及小组其他小分队的工作进展。当日,采集完凯谐家园的核酸检测样本,已是夜幕降临,为了医院整体采集进度,李娟又带领小分队6人转移到了十里铺附近的蓝天小区,继续战斗到深夜,采集了近700份样本。

  “今天一上午,我们就采集了1000多份核酸样本。按照这个速度,下午5点之前就能完成这个小区的采样任务。”她说话时,记者发现一有空闲,她就用左手捏一捏右手的手腕。

  李娟说:“采集样本的时候,要不断用手腕力量拨动棉签棒,最近几天重复下来,手腕有些酸胀。”

  工作完成,脱下防护服时,李娟和同事们的脸上、手上满是勒痕,她说:“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印记!”(李增平)

核酸检测采样效率越来越高了

  一桶泡面,一根火腿肠。8日6时许,礼让街派出所20位民警、辅警吃完所里准备的早餐,匆匆赶往辖区6个核酸检测采样点。

  天还灰蒙蒙的,中心广场的加厚型帐篷整齐排成一列。6时30分许,风吹得帐篷呼呼作响,西宁市主城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心广场采样点,已经有工作人员来回走动。此时,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公安分局礼让街派出所民警张孟超和同事已到达。

  张孟超与城管、街道办、志愿团队负责人商议后,由公安民警和辅警负责帐篷外区域所有引导设备的安装、固定。

  很快,在张孟超的指挥下,中心广场从北向南100多米的区域,扫码等候区、核验排队区、检测区3个区域划分完毕,引导护栏、1米黄色排队线相继布置完毕。

  一个多小时里,搬东西、支设备、贴标语,张孟超和同事干得满头大汗。他们还得巡查安全通道、绿色通道是否畅通,相关设备安装是否合理,还要背起消毒设备,在整个中心广场区域消杀。

  随着医务人员走进6个厚帐篷,西宁市主城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心广场采样点开始工作。引导前来检测的市民扫码、填写个人信息,指引老弱病残人员走绿色通道……前后半个小时,张孟超看到,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区域划分合理,能在5分钟至10分钟内完成核酸检测,不少市民离开时,还发朋友圈、发微信呼叫家人、邻居快来检测。

  “减少市民等待时间、加快检测效率、提高沟通效率。”张孟超说,经过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大家多方沟通,通过培训、提前入场、细化分工等做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张孟超说,冬季早晨气温低,不少现场工作人员出现了脚冷、腿麻的情况,但每个人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11时30分许,中心广场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人员的午餐送到了,午餐是由西宁市城中区爱心食堂提供的,有土豆烧牛肉、青椒茄子、菜瓜3个菜,主食是米饭。为了不影响采样工作,一半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一半工作人员吃饭。

  最让张孟超感动的是,8日中午时分,排队的群众拿起手机,发短视频告诉亲朋好友:“今天,他们可以好好吃一顿热饭了。”“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尊重和理解。”张孟超说。(祁宗珠)

只有经历了才知道“不容易”

  11月8日11时多,全副武装的蔡振靓,提着一个蓝色箱子,走出位于西宁市城东区的中惠国际机电汽配城的核酸检测采样点。他要把箱子护送至青海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单趟11公里。

  箱子上贴着“东区卫健”字样,里面装的是核酸检测样本。他把送检箱小心翼翼放置在汽车后备厢。

  蔡振靓,37岁,是城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动中队中队长。西宁市主城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后,他负责护送核酸检测样本。他穿着防护服,个子高高的,肚子胖胖的,变成了十足的“大白”。

  11月6日1时,蔡振靓接到新任务,迅速带着队员赶赴青海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把2200多个转运核酸检测样本的送检箱运送至城东区疾控中心。在此之前,他带着20名队员卸载了二十几吨防疫物资,还没来得及休息。

  运送完送检箱,他又赶到其他单位帮忙,回到城东区城管局已是5时30分。休整一会儿,他赶紧奔向下一个战场——中惠国际机电汽配城核酸检测采样点。

  在那里,他先帮社区工作人员做好采样准备工作。开始采样后,他又开始维持秩序。医护人员把样本装进送检箱,全方位消毒,交到他手中,他乘坐“专车”把送检箱护送到青海省人民医院,然后拎着再一次消毒的送检箱回到核酸检测采样点。整个过程对防护要求非常严格,至少花费一个半小时。

  当天,他护送了三趟送检箱,里面装着近2000人的样本,直到16时30分才得空吃上午饭,结束一天的工作已是23时。之后的两天,他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他说:“这就是我的工作,除了冷一点,不辛苦,医护人员更辛苦。”

  这一次经历,蔡振靓学到了不少防疫知识,对战疫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深有感触地说:“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医护人员有多么不容易,一线的工作人员有多么不容易,大家齐心协力战疫有多么不容易,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少外出,不聚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彭娜 马永娟)

可爱可敬的同事们和志愿者们

  11月8日15时许,西宁市城东区青怡苑小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居民们有序排队等待核酸采样。突然人群中有人大声喊:“马书记,2号点上需要再去协调一下。”马燕顾不上看喊话的人是谁,拿起手机和充电宝就往外跑,似乎已经忘了前天狠狠摔了一跤后膝盖上的伤口还没愈合。

  黑色羽绒服、凌乱的马尾,布满红血丝的双眼……眼前正忙着做保障工作的人,是城东区清真巷街道办团结社区书记马燕。

  爱美的她平时精致干练,即便社区工作再忙再累,晚上回家也会好好洗漱一番。可就是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的那天起,马燕就套了一身黑,和同事一起忙碌起来,顾不上洗漱打扮。

  因为疫情防控工作紧张繁忙,近8天的时间里,马燕和同事们没有回过家,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孩子放到我妈那儿了,顾不上回信息,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好在家人都很支持我。”在社区工作了21年的马燕,也是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80后的她,沉着稳重间带着几分俏皮,总能带着同事们乐呵呵地开展工作。

  “最感动我的,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医护、执勤、联点工作人员之外,就是我可爱可敬的同事们和志愿者们。”马燕说,位于城东区繁华地段的团结社区内商铺多、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只有14个人的团队,要承担辖区4911户、11563人的服务工作。从疫情防控开始到现在,团队里所有人熬通宵准备物料、沟通事项,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废寝忘食。

  马燕带领的团队,多是90后,他们积极阳光、有想法。防疫期间有很多工作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发放出入证、进出人员及车辆登记、测量体温、楼道消毒、摸排和走访、抗疫宣传……这些工作很琐碎,但不能有一丁点的马虎大意。因此,他们便通过微信建起了37个工作群、33个小区通联群、3个商铺沟通群,迅速协调驻区单位、物业企业参与社区防控,构建“社区—网格党小组—楼栋—单元”工作格局,实现防控全覆盖。“通过整合党员、楼门长、志愿者等200余人,辖区全面开展‘敲门行动’,快速摸排,每个人都很给力。”马燕说。

  西宁市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数千名像马燕一样的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事无巨细,一直守护在居民身边。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获全胜,绝不收兵。他们是社工的缩影与代表,正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构筑起了社区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周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