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让学生学习生活回归校园
——我省各学校落实“双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综述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0-24 09:18    编辑: 成忱         

杂多县萨呼腾镇实验小学初心舞蹈社团表演《热巴舞》。(顾植霞 摄)

  相比以往,今年“十一”假期,海东市乐都区古城大街小学六年级学生戴瑞欣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她选择和妈妈一同走进电影院,去观看刚刚上映的电影《长津湖》。回到学校,在课前三分钟展示环节上,她将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推荐给了同学。

  戴瑞欣直言,以往节假日作业多,补课多,培训多,让“放假不如不放假”成为不少同学的心声。这个秋天,没有了“超重”的作业负担,没有了一个接一个的培训班,自己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

  戴瑞欣在学业上迎来的变化是我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的一个缩影。我省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己任,切实解决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家长焦虑和经济负担以及“午餐难、接送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群众有所呼、教育有所应”,全面落实“五项管理”,完善优化课后服务,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回归校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优化作业设计

  促进控量提质

  本学期开学以来,乐都区古城大街小学六年级学生时蓉发现,以往繁重的各科书面作业一下子减少了。

  “我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后服务时间由老师辅导完成,我喜欢现在每天放学回家都不用再做作业,有了更多时间读一些喜欢的课外书籍。”时蓉说。

  同样,古城大街小学学生家长怡梅也直观地感受到了孩子书面作业量明显减少。她说:“‘双减’之后,孩子每天放学很少带书面作业回家,孩子每晚阅读、练字,9点准时睡觉,早上能按时起床,一整天都精神饱满。”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减去学生不合理的作业负担是推动“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让减量后的作业最大化实现自身功效成为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古城大街小学教师杨慧香说:“我们把作业分为‘基础作业’‘提升作业’和‘挑战作业’,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他们精心挑选作业,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同时,我们根据学科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将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外实践作业等,让学生可以通过书面、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完成。”

  校长程洪忠说:“古城大街小学对各年级各科作业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集思广益,进行征集、汇总、整理,形成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库。教师们在施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业辅导,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进行验收反馈评价,使学生当天学习的内容在校消化掌握,无需再到校外进行课后补习。”

  丰富课程供给

  不负童年好时光

  10月20日下午,记者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中山路小学,整个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走进手工美术室,孩子们神情专注地捏着手中的橡皮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在学校云智创客基地,孩子们正自主进行简易的机械设计和电路设计,畅游在发明和创造的海洋中;操场上,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做拉伸运动,篮球、乒乓球、武术、跳绳等多样的运动加强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秋日的阳光里,中山路小学的孩子们尽情释放爱玩的天性。

  “双减”的另一项内容就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下午过早放学时间和家长的下班时间冲突,带来“接送难”“托管忙”“培训热”等一系列现象。为此,格尔木中山路小学积极探索实施“弹性放学”,将特色课程与延时托管、社团活动等充分结合,以“弹性+个性化”的多彩课程供给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中山路小学设置了个性化服务特色课程,涵盖了英语课本剧、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美术、音乐、舞蹈、武术及跳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为各年级学生提供了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的土壤。

  “我校着眼于学生成长,通过丰富课程供给,努力为每一位学生培养一个伴随人生历程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使孩子们度过美好的校园时光,在阳光的沐浴下身心健康,茁壮成长。”中山路小学校长严芝秀说。

  为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格尔木市各学校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学生体育锻炼、家务劳动、阅读分享、社会实践等力度,激发学生潜能,加强兴趣培养,既切实为学生“减负”,也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孩子们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教学效率加码

  为课堂助力“双减”

  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双减”政策对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常态化推进“推门听课”活动,以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高为抓手,用高效课堂教学推动“双减”政策落实。

  10月21日上午,在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副校长苏发存和教务主任姚彦梅带领学校行政人员随机听取了六年级(4)班数学教师帕哈玛的课程。

  一行人在观察授课情况的同时,在笔记本上记下授课教师在课堂语言、课堂的把握能力等方面的亮点、特色,罗列出课堂教学中关于师生互动、教学重点等方面值得商榷的问题。双方在课后进行面对面交流,将听课情况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短板提出改进办法和建议。

  课后,帕哈玛说:“‘推门听课’让我们及时掌握课堂教学动态,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们的专业化成长,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努力在课堂上应讲尽讲,具有针对性地突出重难点内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通过精彩、高效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此外,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还按年级组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探讨中收获成长,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教务主任姚彦梅表示,他们通过各种活动着力推动教师注重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以此实现课堂上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从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

  “减负,‘减’的最终目的还是‘加’。减的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培训负担,加的是课堂效率,是老师们课前的精心设计,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副校长苏发存说。(石成砚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