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安心!暖心!舒心!架起各族群众健康服务“连心桥”
——省卫生健康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0-19 09:26    编辑: 成忱         

  进入新时代,青海大地处处涌动着齐心促和谐、聚力谋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热潮。“十三五”期间,我省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稳定保持在80%以上,超过国家要求10个百分点。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3.7岁、提高2岁。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4.71/10万、7.01‰和9.08‰,较2015年底分别下降22.66%、31.87%和28.67%。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各族群众健康有保障,印证了推动发展卫生健康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各级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以努力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为目标,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卫生健康重点工作相融入,努力在卫生健康事业中绽放出民族团结之花。

  筑牢健康防护屏障

  多措并举群众安心

  生命至上,彰显担当。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卫生健康系统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做好重要节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实现确诊病例“零病亡”和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率先在全国实现疫情防控“五个清零”,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埙复学走在全国前列。239名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和10名救护转运队员临危受命、逆行出征,圆满完成支援湖北任务,为全国夺取疫情防控重大成果作出了青海贡献。

  截至目前,我省连续20个月牢牢守住了疫情“零输入”和不发生本土疫情的底线。累计建成p2+核酸实验室124个,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增至117家,13个城市检测联盟基地建成运行,培训采样人员3.3万余名、检测人员1300余名,全省核酸日最大检测量提升到20.89万份,已具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能力。

  去年12月31日起,面对我省建政以来规模最大、人员最集中、时间跨度最长、组织难度最大、社会面关注度最高的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疫接种,实行“一市(州)一策”办法,严格执行“日调度、周通报、月评估”机制。全力以赴抢抓进度,多措并举优化服务,严守底线保障安全,成为全国第14个完成12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任务的省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我省卫生健康系统保障全省各族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重大疾病防控,筑牢免疫屏障的一个缩影。省卫生健康委还组织全省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鼠疫防控条例》,依法保障防控工作顺利开展;自《青海省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以来,累计开展人群查病526万人次,实现了流行区常住人口筛查全覆盖,确诊患者1.47万例,救治覆盖率达到100%;组织全省开展碘缺乏病、氟砷中毒、大骨节病监测全覆盖工作,如期实现包虫病、鼠疫、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地方病控制与消除目标。

  防护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的同时,健康宣传教育也没落下。

  多年来,省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将强化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作为引导各民族群众树立健康意识、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久久为功,持续推进。2001年,针对全省农牧区群众健康水平低下的现状,启动了我省第一届“青海省健康教育万里行”活动。20年来,从省级健康教育专业团队扩大到省级“城带乡”医疗队、博士服务团医疗专家参与、省州县医疗和公卫专业技术三级联动的队伍,为青海各族群众健康保障付出了不懈努力。

  长期以来,这支队伍默默坚守、坚持不懈,深入全省各地特别是边远贫困农牧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每年确定一个目标和宣传主题,行程至少万里。从边远牧区到城市社区,从机关学校到企业,从家庭到宗教场所,探索出了民族地区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成功打造出全省健康教育工作品牌。

  同时,我省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十进”要求,扎实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对口帮扶等活动,通过政策宣传、健康咨询、法治讲堂、送医送药等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容,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精准施策送去健康

  服务到位群众暖心

  今年6月,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地震后一个月,玛多县河源广场一顶顶帐篷整齐排列,帐篷上的红色标识牌写着科室名称:儿科病房、输液室、收费室、取药处等。省人民医院“青南支医”医疗队的医务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今年1月,省人民医院选派11名多学科医务工作者赴玛多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帮扶支援工作。来到玛多,支医队员们尽己所能为当地群众看病治疗,在玛多地震时依旧坚守岗位,为当地群众提供帮助,让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2018年12月,我省正式启动省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青南地区医疗工作。每年,全省12家省级公立医院都会选拔业务骨干,派驻青南地区3州14个县20家公立医院,开展一年为周期、年复一年的“组团式”对口医疗帮扶。

  踏雪留印,抓铁留痕。在支医路上支医队员们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将技术留在当地,真正起到传帮带作用,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优质医疗力量“双下沉”和基层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双提升”,缩小了区域间医疗服务供给差距,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贡献医者力量。

  深入群众,因地施策,把健康送到各族群众家门口,我省卫生健康系统一直在行动。省卫生健康委属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实行急诊和突发事件病人检查、诊断、治疗和手术“绿色通道”,对急救病人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结合党支部承诺践诺和党员建功岗位作贡献活动,梳理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中的突出问题,认真进行整改;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在各服务窗口、门诊、病区设置标明少数民族文字的引导牌、各类标识、门诊病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为少数民族挂号、就诊、取药和检查等过程提供“三个明白、一个通畅”的便利服务,即标识文字明白,用药指南明白,医患交流明白,诊疗流程通畅,为少数民族患者就医提供方便。

  各医疗机构组织开展少数民族语言培训,提高了服务少数民族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干部职工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优质的导诊导医服务,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咨询、代取药、陪同检查、医院首诊负责及其他医疗卫生服务,方便了少数民族患者就医,改善了医患关系,把温馨服务、关爱服务、微笑服务和人性化服务渗透到为各族患者服务的各个环节。

  推动中藏医药发展

  各族群众健康舒心

  “我们中医科采用以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器械辅助为主要治疗方法开展中医特色诊疗。”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周逸一边给患者进行“小针刀”治疗,一边介绍。

  家住距离尖扎县30公里的康杨镇居民齐女士,为了治疗多年的黄褐斑来到尖扎县人民医院就医,她说,她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脐针加艾灸已经治疗四次了,脸上的斑明显淡了很多,不打针不开刀没有副作用的纯中医治疗让她觉得安全又有效。

  尖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在黄南州闻名遐迩,年收治各民族患者近1万人次。这也是我省大力发展中藏医药事业,为各民族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青海有着较为深厚的中藏医药发展传承和群众基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筹兼顾各族群众看病用药需求,加速推进中藏医药能力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中藏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将性价比高、群众反映好的藏(蒙)医药和医院自制制剂纳入医保目录,在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的同时,使中藏医药简、便、验、廉的作用得到彰显。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中藏医药事业发展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粘合剂”“润滑剂”。

  为方便群众就诊,服务百姓健康,针对上班族、学生族因工作和学习忙碌无法在正常时间看病就医的问题,我省中藏医医院于今年5月启动“午间和夜间门诊”服务,服务范围涵盖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0家中藏医医院开设了午间和夜间门诊,得到了广大上班族和学生族的肯定,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

  省政府印发《青海省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发展若干措施》《青海省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以进一步推动我省中藏医药高质量发展。我省完成2020年度县级中藏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调查评估工作,起草《青海省中医医疗联合体肺病专科联盟实施方案》《青海省藏医药浴专科联盟建设实施方案》,筹备全省中医肺病科、藏医药浴科专科联盟建设工作。支持9所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建设40个示范中藏医馆,为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中藏医药服务。投入872万元支持9所省、市、县级中藏医医院康复科建设,提升中藏医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卫生健康重点工作相融入,扎实开展窗口单位创建工作,持续推动卫生健康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李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