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社区减负的背后……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0-16 09:57    编辑: 马秀         

  182项盖章证明精简后就剩5项了,减负让社区工作者集中精力为民服务。

  “我有更多的时间走街串户了,解决问题快了,群众很满意。”北商业巷社区党委书记严红新说。

  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北商业巷社区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常住居民2497户7491人。每天来居委会办事儿的居民很多,其中不少都是来开证明、盖公章的。

  若是在以前,很多章盖的都是“糊涂章”,甭说工作人员不明白为什么盖,就连来盖章的居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又得耐着性子花大把时间等候“盖章”。比如,有居民车剐了,保险公司要求居民来开证明;有的居民被狗咬了,保险公司也要求来居委会开居住证明……社区民政专干王海玉想起从前就直摇头……

  “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曾经社区工作人员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应付台账、会议、检查、考核,以及配合各部门的工作上,居委会到底要干多少事,一数吓一跳。如今,社区居委会每人手边都放着一份“盖章表”,一张A4纸,5项盖章事务写得明明白白。

  “回归服务本位,社区轻装上阵,我们才有了更多精力去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事。”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北商业巷社区党委书记严红新感受颇深。

  社区是社会基本单元。过去,北商业巷社区和大多数城市社区一样,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人手有限的社区只能“小马拉大车”,用力挣扎,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2018年,青海省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文件,取消177项群众办事创业证明;2020年,西宁市民政局明确6大类16项具体措施,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清理整合社区挂牌、整合报表台账、压缩会议和工作群、严格社区印章管理使用等内容,切实为社区“减负增效”。

  相比以前,现在社区的行政事务减少了四分之三。严红新说,回归服务本位,社区“轻装上阵”,工作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到网格里走一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使社区自治功能得以强化。

  “减负”后的北商业巷社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着力打造智慧化暖心社区,成立“1+6”小棉袄志愿服务队,为辖区孤寡老人上门办业务、聊天送温暖;与联点单位共驻共建,围绕群众需求开展多类文化及培训活动;建立“政务e家服务站”,线上开展高龄补贴审核、营业执照办理等10余项业务,群众无须排队,即可快速完成办理……

  “社区减负不是单纯‘瘦身’,而是‘健身’,减的是超出职责的行政负担,加的是服务居民的主业重担。”严红新说,“现在我们可以从‘开不完的证明、填不完的报表’中抽身出来,走进辖区楼院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唤醒了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

  如今,北商业巷社区党委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指导下,以联合建或单独建的方式,成立小区党支部5个,定期通过党组织引导开展志愿服务、红袖标巡逻、政策宣传等党群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的服务功能,凝聚了民心,居民群众也越来越认可、信任社区。

  为支持社区党组织“有钱办实事、有能力办好事”,西宁市按照每年每个社区20万元标准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自治能力显著提升。

  “以前,我们做条横幅都要外部资助,更别说为辖区居民改善居住环境了。”北商业巷社区党委副书记王金凤说,去年社区利用专项经费,在几个老旧小区建立幸福庭院、打造爱老幸福助餐点,维修改善老年活动室,平整道路、改造坡道、维修健身器械、修剪树木……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难心事”。

  社区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同心协力、拼搏攻坚,全力以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用心用力服务居民群众。(倪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