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当前实体经济面临危机和挑战,金融系统则被赋予了更多使命。这就需要全省上下乘势发力,通过金融创新突破和金融制度的深层次改革,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更好地助力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要求以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
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省情特殊、责任特殊。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企业创新发展与金融创新的有效融合,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已然成为青海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随着经济发展,青海省金融需求已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在拥有传统信贷需求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保险需求和理财需求,并且在各自维度出现了深层次的变化特征,需要金融机构在投放金融资源时要尽可能地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通过采访,记者感受到,为提高全省金融服务供需匹配度,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青海金融系统强化对全省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鼓励推行契合于全省金融发展的各项有利政策,激励性地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向全省定点定向投放符合青海省生产生活方式的金融产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响应全省用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此外,对于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全省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环节,政府部门在激励引导同时,还需加强监督管理作用。因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势必会促使金融产品多样化,进而可能会出现金融业务交叉风险的产生,导致金融机构提供给用户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
因此,政府部门在对金融机构加强激励引导作用的同时还需加大监督管理作用,让金融机构在积极响应全省用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要守得住系统性风险的红线,助推全省用户收入良性增长。
新经济时代,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金融业也需要适宜、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要持续深化金融业和用户的双向赋能,积极打造全方位服务新优势,要以新青海精神力量,以全省金融业的责任担当和专业作为,为青海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全力推进青海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宋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