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为民办实事 细微之处见真情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1-09-15 08:32    编辑: 马燕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党组)始终坚持“贯彻总要求,检验精气神”主基调,坚持人民至上,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尺,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推动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全省:2.1万个基层党组织办实事5.4万件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按照统一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跟进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提出具体要求。

  各地各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结合实际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清单台账。找准查实群众“急难愁盼”,采取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网络“领导留言板”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开通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建立常态化征求意见方式渠道。截至8月底,列入省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台账的项目2207个,比5月确定的清单项目数增加602项,增幅为37.5%。

  同时,各地各单位精准施策,准确发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办了一大批大事实事好事。据统计,截至8月底,纳入省级台账的2207个项目已完成1171个,完成率53.1%。全省2.1万个基层党组织围绕“为民办事在一线、化解民忧零距离”承诺践诺活动办实事5.4万件。全省42万余名党员围绕“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请放心”开展岗位建功和志愿服务活动19万余次。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实施、惠民措施的出台、公共服务的优化等举措,进一步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情怀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

  西宁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791件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宁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先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791件。

  同时,西宁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引进运营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回应民生福祉新期盼。开工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5万套;投资7.5亿元,建设西宁市博物馆、西宁市美术馆、西宁市图书馆、西宁市文化馆;建成滨河西路北延段人行桥等6座桥梁,新建公交场站11处、升级改造7处,实施公交场站升级维护项目19项。全年计划投资14亿元,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提升等八大类90个教育项目。

  提前完成家庭医生签约等5项年度目标任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所、义务教育学校10所,新增学位5000个。依托“春风行动”专项活动,900余家用工单位提供岗位2.8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6000余人。落实社保补贴8792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265万元。免费向社会挂牌开放53所学校体育场地。精心打造“夜班公交”等特色公交线路。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资金2.4亿元,下达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3872万元。258所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及助餐点累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21万人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省教育厅:确定为民办实事重点事项33件

  今年以来,省教育厅党组高度重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建立项目清单,实行销号管理的方式,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确定为民办实事重点事项33件,已解决重点事项10件,正在办理23件。

  同时,全省落实各类教育项目建设资金36.65亿元,支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4所、义务教育学校195所、高中13所,建设校舍面积80.87万平方米。各地各校通过有效作业设计交流、校本教研主题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做到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不超时,随堂作业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作业不越界。

  科学规范学生作息,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制定出台手机管理制度,明确手机有限带入学校的条件、申请程序、保管办法、装置、责任人等内容。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查处取缔“黑机构”83个。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各地各校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落实“一校一案”制度,秋季开学实现了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乌兰县:党员干部办实事4832件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兰县深入开展体验式、互动式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打牢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办实事的思想基础。累计开展学习教育宣讲50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2.8万人次。

  聚焦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县级领导干部累计开展“四必访”381人次,办实事82件;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办实事402件,党组织办实事836件,党员干部办实事4832件。

  投资16.55亿元确定14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为776户农牧民房屋加装节能保温和污水处理设施,保障2万群众生活用水质量。搭建远程诊疗平台,累计诊疗881例,为基层群众减免各类医疗费用16.2万元。解决419名随迁子女上学难问题;设立4所“留守儿童之家”,对297名留守儿童实行“代管家长”制度。实现新增就业713人,健全完善4个村养老服务机构,保障了农牧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需求。

  通过设立蒙汉“双语”服务窗口以及开通绿色通道、网络服务等措施,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新举措,为农牧民群众、老弱群体提供了“帮您办”“上门办”“民警代办”等服务。截至目前,共梳理162项便民利民举措,帮助办理事项1328件。

  玛沁县:确保入冬前牧民群众都能住上“暖心房”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玛沁县结合实际细化了11个方面48项民生实事内容,明确了牵头责任部门。在县、8个乡镇、43个村(社区)自上而下组建了11个专项工作组。

  围绕民生实事重点任务清单,精准核实认定农牧民灾后重建任务6类重点人员,锁定5410户,精心筛选组织施工力量,房屋维修加固有力有序,确保入冬前牧民群众都能住上“安心房”“暖心房”。

  针对产业布局不优,努力推动玛沁县农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因地制宜加快各地特色产业规划和发展,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探索建立“1+1+3+11”的综合行政执法模式,将综合行政执法“一竿子插到底”,消除执法盲区、促进信息互通、提高执法效率。

  创新实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把老师请进来;多方协调对接,扎实推动中小学异地办班,把学生送出去,让牧区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持续加大残疾儿童关爱力度,对47名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实行“送教上门”。鼓励大众创业,全县新增注册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27户。全面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不见面审批”等,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

  省交控集团:高速公路通行率提升至95%以上

  根据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部署,省交控集团立足职能定位,把学习党史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认真梳理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聚焦“ETC”提升、“司机之家”温馨驿站、“便民服务站”暖心站点、“交旅融合”等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尽力而为,深入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确保以优良作风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全面提升高速公路ETC硬软件服务功能,加强ETC车道抬杆的运行监测和维护,实现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了交通拥堵,通行平均耗时由600毫秒缩短至500毫秒以内,通行率由82%提升至95%以上。

  优化完善ETC“高速V服”功能,可提供自主查询和业务办理等。拓展ETC停车收费服务功能,选取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茶卡盐湖景区、鸣翠柳商业区等旅客集散中心、商业区及旅游景区11处,推动ETC停车场景应用,以无感支付方式有效缩短停车时间,提高停车位利用率,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同时,在群科、伊克高里服务区新建2个“司机之家”,目前,正在采购“司机之家”休息区、洗衣房、淋浴间及阅览室所需设施设备,待设施设备安装到位,可为过往群众提供特产购物、休闲娱乐等特色服务,最终将全省高速公路“司机之家”建成各具特色的“温馨驿站”,让过往群众进入后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结合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驻地周边环境、车流量、旅游线路分布特点等综合分析,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在全省高速公路设置50个收费站便民服务站。(周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