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尕布龙:心中放在第一位的始终是老百姓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8-26 09:04    编辑: 成忱         

  1949年青海解放,尕布龙第一次见到了解放军,见到了一支“只为群众谋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不一样的军队。通过和解放军的接触,尕布龙愈发对解放军生出了敬仰和感激之情,他觉得解放军同志的事业正是自己所向往的,他决心将他们为中华民族复兴奉献终身的夙愿接续下去。

  1952年6月,在海晏县武装部长的介绍下,尕布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举起右拳宣誓的那一刻起,他就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生不渝的坚定信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54年受组织委派,尕布龙到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任县委第一副书记、副县长。在这里,尕布龙深入底层,为民排忧解难,一干就是13年。

  1985年,玉树地区发生严重雪灾,时任副省长的尕布龙接受省委、省政府交付的重任,赶赴灾区,组织人员救灾。当时的雪灾情况非常严重,冻死的牛羊遍地都是,楚玛尔河边的藏羚羊像冰雕一样就那么直挺挺地立着,通往县乡村的道路都被大雪封死……挖雪开路,空投物资,转移群众,救治冻伤、雪盲的牧民……已年近60岁的尕布龙流着鼻血、喘着粗气往返于楚玛尔河畔。最后因高海拔严重缺氧,再加上重感冒,使他的心肺功能严重受损。但他却依旧一边输液吸氧一边指挥战斗。周围的人劝他先行撤离,他说“这个时候我怎么能走?等群众都安全了,我再走!”

  在气温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五道梁上,尕布龙和大家奋战了15天。救灾结束后,尕布龙因为缺氧身体受到了损害,落下了严重的肺气肿。

  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是他的责任,草原牧民的点点滴滴都是他的心之所向。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很多牧民到西宁看病,举目无亲,又不通晓汉语,食宿就医遇到很大困难,尕布龙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主动接纳八方来客,在自己的家办起了接待百姓的“牧民店”,尕布龙用土坯将只有80平方米的房子隔成了5间半,半间是自己的卧室,其余5间搭了11张床,接待从牧区来西宁看病、办事的农牧民。

  为了方便牧民们熬中药,家里需要生煤炉子,尕布龙家一年要买六吨煤,一个月要买150多公斤面粉。据尕布龙身边工作人员粗略统计,仅2001年之前的30年间,他带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贫困农牧民患者就有7000人。

  30余年,尕布龙在“牧民店”共免费接待来自基层看病办事的农牧民至少达到2.5万余人次,他的工资几乎都贴在了来看病的牧民身上。

  198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绿化西宁南北山、改善西宁生态环境”的重要决策,正式启动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同年3月,成立绿化工程指挥部,尕布龙任兼职顾问。

  1992年,66岁的尕布龙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主动请缨挑起了南北山绿化指挥部专职常务副总指挥的重任。一件蓝布衫、一双黄胶鞋,满身泥土、肩扛铁锹的尕布龙带领着大家,在北山上选择了土质条件最差、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大寺沟。

  在绿化初期,尕布龙既是总指挥、又是“民工”。每天天没亮,尕布龙就会早早地来到山上,挖树坑、抬树苗……中午就吃几口自带的干粮、喝几口黑刺叶泡的茶接着再干,一直干到天黑。

  有一次天黑快收工时,工友发现尕布龙不见了,原来干了一天活的尕布龙累倒在苗圃的地埂上睡着了,等人们找到他时,发现他已被大风裹卷而来的黄土掩住,身上、脸上、耳朵、鼻孔里全是土……第二天他感冒,肺气肿发作,司机小赵劝他休息一天,他却说:“那怎么行!我就是死了也不过是一个人,山上的树死了可是大事!”说完就又上山去了。

  4年苦战艰辛异常。尕布龙带领着农民工,在大寺沟种下了1000亩(67公顷)树木,成活率达到了80%。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走上山来参与到南北山绿化的事业中。大家都觉得作为一个省级干部,现在应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何必再受这份罪呢!可尕布龙却说:“躺在家里睡大觉可不行,党把我从一个放羊娃培养成领导干部,党组织信任我,让我把两山绿化好,我就要一心为党的绿化事业服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2001年,这位七旬老人荣获首届“母亲河奖”,这也是整个西北五省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他把两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只给自己留了100元钱作为纪念。

  2011年,尕布龙病重,很多人都想来看看这位百姓心中的“牧民省长”,可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尕布龙用一生的坚守实现了“只要生命不息,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步”的庄严承诺。(张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