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每天一大早都要去菜地里走一走。这个秋天,他的心中荡漾起新的激情:“三乡工程”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摘掉“穷帽”之后,乡村如何换上“新装”和提升“颜值”?西宁市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精气神,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三乡工程”,摸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为西宁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何为“三乡工程”?2月26日,市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发出了我市持续强化重农强农的信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瑞峰提出了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
8月10日,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报告中提到:把实施“三乡工程”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引导资本、技术、人才更多流向农村。记者采访中,市农业战线的党代表们表达了喜悦之情:市民下乡,将引领乡风文明;能人回乡,将带领农民创业;企业兴乡,将激发乡村活力。大家表示,将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结合各县区实际,深入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
嘉宾名片
车向贤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海云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苏生成湟中区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
格来求松湟中区鲁沙尔镇党委书记
丁军德城西区虎台街道杨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冲凌城西区彭家寨镇党委书记
报告蓝图
把实施“三乡工程”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引导资本、技术、人才更多流向农村。推进市民下乡工程,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加快发展“互联网+乡村旅游”,创建一批全时全季全域全业态乡村旅游示范带。推进能人回乡工程,坚持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机结合,以乡情感召、政策吸引、事业凝聚,引导能人回乡创业、参与村务决策管理,认定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经纪人,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推进企业兴乡工程,启动“百企兴百村”,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配套服务组织集群集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三乡工程”能为西宁带来啥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大步伐迈进,西宁与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人气不旺、劳动力匮乏、乡村振兴面临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破解问题惟有深化改革。2月26日,市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会议明确提出了: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
随后,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西宁市实施“三乡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西宁市2021年推进“三乡工程”重点任务清单》《西宁市“三乡工程”推进落实工作机制》等文件,出台30条支持“三乡工程”措施,成立专门机构来推动“三乡工程”在西宁全面落地生根,以此促进更多市民下乡活跃农村消费市场、能人回乡创业、企业投资兴业,吸引更多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农村。
车向贤表示,市民下乡,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带动农民观念的转变和文明素质的提升;能人回乡,将推动城市资金和人才回流农村,拓展创新创业空间,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新路子;企业兴乡,还有可能打造更多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示范典型,实现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的互促互动。”
苏生成说,苏尔吉村村民这几年通过党的好政策过上了好日子,但村子和其他村庄一样,正面临着农业生产效益低下、村庄空置率高,缺少生机和活力等问题。“三乡工程”如何推进?对于苏尔吉来说,不仅包括改变传统的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同时,也包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和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的城乡融合等。
在苏生成看来,如果实现了这些,农村就会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2、什么样的农村能吸引市民、能人和企业?
上个周末,记者来到湟源县大黑沟风景区,来来往往的游客将这里装扮得十分热闹。路修好了,景区配套设施一步步在完善,一大批市民向周边乡村涌来,乡村游让西宁很多村庄实现了华丽转身。刘海云表示,“三乡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挖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为市民下乡创造良好条件。“目前我们聚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其中:乡村振兴示范乡镇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这些示范点将在乡村振兴开新局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市民下乡不光是让市民来乡村旅游,还要引导有一定经济能力,追求田园生活情趣的市民,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土地等资源,到乡村休闲养老、发展创意经济,实现“劳动变运动、居住变休闲”。鼓励乡村通过“农房合作社”等形式,将空闲农房集中起来,规范化地对市民出租。
对此,西宁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吸引市民下乡。4个美丽城镇建设及88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实施,1.1万户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和50个农村“老年之家”正在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和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开展农村户厕情况摸排工作,年内完成1万座农村改厕任务,“三清一改”工作有序推进。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建设已完成绿化面积4.6万平方米,乡村道路绿化0.8千米。
同时,优化服务保障,积极搭建创业平台、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投入机制,解决好用水用电等问题吸引能人回乡创业。
在企业兴乡方面,西宁坚持育产业强主体,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新型服务业发展、加快经营主体建设、加快招商项目推介。开展“企业兴乡”乡村特色产业项目推介,征集梳理44个特色产业项目与近80余家民营企业进行洽谈推介。
丁军德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农村发展的天地很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是“一锤子买卖”,必须要发展产业。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陈冲凌表示,“三乡工程”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唯有拼搏赶超才能让“三乡工程”在西宁大地开花结果,我们要敢于创新,让彭家寨镇成为乡村振兴的试验基地。
3、西宁将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资金是重要基础,技术是有力支撑。
格来求松说,“三乡工程”站位高、举措实、任务明、节奏快、要求严,西宁一定会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我们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项目规划和实施计划,以项目化、数据化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充分挖掘资源,集聚乡村人气,激发乡村活力,扎实推进‘三乡工程’落地见效。”
刘海云表示,“市民下乡”研究农村资源禀赋,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实现城乡要素互联互补,促进农村“活”起来;“能人回乡”挖掘农村资源潜力,提升农村土地产出、劳动个体产出,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带动农民“富”起来;“企业兴乡”连通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实现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农业“强”起来。“通过‘三乡工程’将这些有机串珠成线、扩面提质,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高质量发展的西宁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在感恩奋进的汗水中,在拼搏赶超的脚步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三乡工程”将成为具有西宁特色的城乡互补、工农互促、三产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