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引智助发展 深情满高原——2021年“京青专家服务活动”侧记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8-12 09:26    编辑: 马秀         

  盛夏的青海清凉舒爽,山川大美,充满热情与活力。

  7月下旬,由北京市委组织部、青海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的2021年“京青专家服务活动”在西宁市举行。今年,我省首次将“京青专家服务活动”纳入第二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京青共同签署了《深化拓展“京青专家服务活动”协议》。25位北京市各领域优秀专家和我省选派的30名专家,依托“京青专家服务活动”,深入我省各相关单位和各市州开展服务交流工作,并由此开启人才输出单位和被服务单位之间联络沟通、互帮互助的崭新局面,再续智力援青新篇,共谱人才协作新曲,为求贤若渴的青海高原带来了蓄势跨越的智力财富。

  引智聚力花开高原

  这是一场引才引智的“及时雨”。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机遇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干事创业的黄金期,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科研项目在高原“开花结果”,迫切需要更多的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鼎力支持,紧紧围绕“四地”建设,多出金点子、多想好办法,为切实解决制约青海发展的突出问题指明方向。

  此次高标准遴选的25名优秀北京专家,分别来自医疗卫生、农林牧渔、环境保护、刑事侦查、城市建设、金融科技、哲学社会科学等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在各自领域潜心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是我省急需的高端人才,而我省选派的30名专家,也是各相关单位和行业的“领头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神经肿瘤综合治疗病区主任李文斌就是其中的一位。7月25日上午一到青海省人民医院,这位我国脑胶质瘤及脑肿瘤转化医学、创新药研究方向首屈一指的专家即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病区巡诊、听取科室汇报、讨论疑难病例、开展学术讨论和讲座……短短几天时间,他为服务单位做了不少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业务交流,青海省人民医院相关科室将首次以分中心的形式,参与到李文斌主持的药物临床试验中,此举在进一步提升我省药物临床试验及科研水平方面意义重大。

  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冯晓凯从早忙到晚,因为他的倾情付出,来自青海牧区的三十几例危重和较重病人,在青海本土医院享受到了北京专家的诊治。

  在青海省藏医院,三四天时间里,有近四百名慕名而来的群众得到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副主任医师杨德金的诊疗。往往是杨德金跟同事们讨论完工作一出办公室门,就会看到门口挤满了病人,每一个眼神里都写满了信任和依赖。

  还有青海省文化馆副研究员多杰吉,服务期间她积极参与2021年湟源排灯文化旅游暨河湟美食嘉年华活动筹备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湟源县文体旅游局以湟源县历史文化为背景,独具匠心、倾力打造了一台以“赏河湟灯火、品丹城美食、游生态湟源”为主题的开幕式文艺演出,将丹噶尔古城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交融在一起,彰显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智者善借力而行。“京青专家服务活动”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据统计,8年来,先后有118位北京专家与我省选派的215位专家一道上高原、赴基层,出思路、解难题。实践证明,这是破解青海基层人才资源匮乏、满足基层单位人才需要的有效措施,已成为我省重大人才工程的经典之作。

  “这样的人才交流活动开展的非常及时、也非常好。给我们选派的专家正是我们很急需、但却很难得的复合型人才。选派专家既擅长蔬菜培育基础研究,又精通绿色生产技术,满足了我们的迫切需求,由此可见北京市人才办和省人才办做了大量扎实、富有成效的工作!”西宁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孔小平说。

  润物无声情谊长久

  7月20日晚,北京市朝阳区。在加班完成又一帧赴青授课要用的课题PPT后,北京日报社长安街知事编辑部副主任陈岩点开了手机上的高德地图,输入目的地“西宁”。很快,一条清新的绿色柱状线剑指西北,把首都和高原连在了一起,也把1633公里的空间距离瞬间浓缩到了陈岩的掌心。

  “之前我也参与过一些服务活动,但像这样跨越三千里路程来‘传经送宝’还是头一回。当时我就给自己说,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按照服务单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倾情奉献、倾囊相授!”

  7月22日下午,北京专家们一到西宁,顾不上旅途劳累,立即展开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青海省情。

  7月24日,“京青专家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省内外专家们便直奔相关厅局、企业、科研院所等“把脉支招”,传授前沿技术理念,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为政府和企业送上“金点子”。

  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智力援助和业务交流,更是推动北京、青海两地人才资源流动共享的实践和探索。

  为了把最前沿的融媒体发展思路带到青海,陈岩把相关内容汇集制作成了5个PPT,加起来是整整10个小时的授课量。5天时间里,这些凝聚了陈岩十数年工作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不仅传授给了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还送到了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基层一线融媒体中心,与此相伴的,是陈岩整整5天、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停歇的工作。

  还有北京市生态环境评估与投诉中心科长鱼红霞,在青服务期间,除了作讲座、与各市州专业人员座谈,鱼红霞还顶着烈日去现场徒步勘察,为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共和县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7月30日,在鱼红霞工作的地点记者看到,一本页数达514页、16开的《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被鱼红霞翻得不那么崭新了,其中的十几处折痕清晰可见。这本报告书是鱼红霞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翻阅的,有折痕的页面都是鱼红霞认为存在问题的。此外,她还写了七八页纸的提要,以便规划单位能够更清楚地掌握问题所在并及时作出修改。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马铃薯育种专家纳添仓也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他走到田间地头悉心指导技术人员,传授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技术,在马铃薯标准化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他的指导下,互助县结合实际引进马铃薯新品种20个,完成马铃薯杂交组合500份,有效地帮助解决了技术难题。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津表示,专家们的到来,不仅给所服务单位带来了解决核心关键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给更多年轻人树立了学习的模范和精神的榜样,凝聚起了更多积极向上的力量。

  短暂的交流和服务活动终将告一段落,北京和青海的专家们为青海人民热情服务、对青海人才倾囊相授的深情,将被铭记;而他们倾尽所能为所服务单位做的每一项工作,依托所在单位、所在团队资源,建立起的科研、人才合作机制,将不断深化“京青专家服务活动”的综合效应,助力新青海建设。(何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