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太是个大忙人,约了几次之后,采访才得以成行。
从祁连县城进入达玉村只有一条依山而建的砂石路,仅容一辆汽车通过,大山上的石头由于风化严重,不时会从山头滚下,夏天路面积水,冬天结冰,为了建设好达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文长太在这条路上不知道走了多少次。
7月的野牛沟草原广袤辽远、天高云淡,绿草如茵的牧场上,随处可见的牛羊悠闲地食草漫步。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村平均海拔3700米,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是一个纯牧业村。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村子,因为成立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去年的生产分红达到1063049元,合作社人均收入达到2.3万元。牧民们都说,我们能过上富裕的生活,离不开合作社的现任副理事长、上届的生产经理文长太。
文长太是草原上土生土长的藏族汉子,也是村子里较早富起来的人,他的梦想在草原。
25岁的时候,他就搞起了贩卖牛羊的生意,“那个时候,除了我没有人搞牛羊贩运,所以那段时间我一年可以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虽然我的日子好了,但是家乡群众依然很贫困,我要想办法让大家都富裕起来。”达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文长太说。
“靠养几只牛羊,挖点虫草,勉强养家糊口,这样的穷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几年前,靠放牧为生的文长太,还曾漫步在广袤无垠的祁连草原上,望着远处零零散散的羊羔,他神情凝重地思考着如何摘掉“贫困帽子”。
“合作,创业!”在反复思考学习中,文长太突发灵感。他与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率先搞起了家庭联合畜牧业养殖场,经营两年收入年年翻番。
初次尝到创业成功的喜悦,让文长太自信了不少,许多牧民群众纷纷要求加入。2010年,文长太提出成立达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之前的客户、经验等资源交给了合作社。在他的带领、经营下,合作社的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社员的内生动力得到了解放,各项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群众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草原人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索南多日杰是村里的贫困户,且有腿疾,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5年加入合作社后,他的日子慢慢变得好了起来,2016年实现分红1.3万元,2017年分红1.5万元,2021年分红2.3万元。“多亏了文长太,我们的生活才好起来了,跟着他干准没错。”索南多日杰激动地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给我们草原人家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与希望!”文长太信心满满。
2017年对于文长太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年他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2021年6月28日,文长太再次获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我只是做了一个农民该做的小事,没想到竟然能获得这么多荣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坚守初心,从零做起,一如既往地把事情做好,为社员、村民造福,为政府分忧,为建设野牛沟乡的美好家园尽心出力。”文长太说。
2010年11月,达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由于社员对集约化经营认识不足,在合作社生产资料入股等关键性环节上心存疑虑,合作社发展举步不前。
2015年8月,依托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项目,在文长太的努力下达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同年12月,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后重新正式启动。合作社入社社员33户131人,整合草场6300公顷,整合牲畜5512头(只),入股总资产达950余万元。
几年规范发展,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极大地调动了牧民入社的积极性。目前,合作社社员由股份制改造初期的33户达到53户,带动贫困户5户21人,共整合草场面积7246.67公顷;整合牲畜6541头(只),入股总资产达1413余万元。
跑项目、争资金,文长太几乎天天往乡上、县上跑,6年的时间他的汽车跑了18万公里。2016年,在文长太的努力下,得到了祁连县农业银行380万元的金融扶贫资金,他用这笔钱开展了有机牛羊饲养和优良种畜串换及牲畜补饲工作,为培育合作社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了基础。
村民生活的好坏一直是文长太关心的问题,达玉村一共有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主动帮扶,帮他们排忧解难,每逢过年过节,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些贫困群众。
“最近怎么样?还有没有困难……”一家一家去询问,逐户逐户去看望,为贫困群众买米买面、送钱送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每年,文长太走访慰问贫困户达70余次,累计送去大米、面粉、清油以及慰问金、帮扶款等2万余元。
为了帮助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文长太进行思想动员,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全村党员、群众互帮互爱、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的村风民风已逐步形成,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合作社已初步形成了优良种畜繁育、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文长太信心满满地说:“幸福日子不会从天降,好光景是干出来的!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我们会鼓足心劲加油干!”(尹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