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窗外干热的风夹杂着青草的气息,吹进海东市委党校的教室内。
此时,党校副校长陈习新正在专心给学员们授课,解析他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而精心撰写的理论专题——青海拉面与兰州拉面的由来、区别及发展趋势。
“青海拉面”和“兰州拉面”作为面食的一种品种,均起源于西北地区的“家常拉条“,都是从4000年前的“喇家面”的根上蔓延成长并盛开的两朵并蒂莲”;
“青拉”和“兰拉”各显神通,抱团发展,开创了“大拉面”时代;
“青拉”与“兰拉”都姓“喇”;
……
“党员就要奋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干出共产党员应有的好样子。”陈习新说,海东市“拉面产业”是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也是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主抓手。党校既要做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又要积极投身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先进源于责任,优秀彰显党性。2020年,当全国疫情来势汹涌,全国各地远离家乡的“拉面人”面对房租、佣工工资等压力,部分“拉面人”盲从盲动准备关店返乡之际,2月21日陈习新本着课堂也是“战场”,积极打造“没有围墙”的党校,通过“化隆拉面A_PP网络直播平台”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题向散布在全国280多个城市的18万拉面人进行网络直播授课,宣讲疫情防控常识、解读海东市确保“拉面产业”稳定发展的十条措施、传递其他疫区“拉面人”的先进事迹和向上向善的做法。
陈习新在网上号召“拉面人”要“学先进、赶先进、争取自己当先进,向身边的‘逆行者’看齐,学习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奉献精神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当好大美青海、风情海东的形象代言人……”此次宣讲极大激发了“拉面人”同心抗疫的爱党爱国热情,一时全国各地纷纷涌现“疫情不除、我们不退”“拉面人”送餐慰问防疫第一线的感人场面。
借助党校思想引领、决策咨询的强大功能,陈习新组织党校教师打造“网上党校”,聚焦“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开发新专业研究新问题,牵头录制“疫情防控系列音视频微党课”,第一时间在“海东党校”微信公众号、腾讯新闻等平台同步推送,阅读量达4万人次,分享转发5000余次,腾讯视频“微党课”播放量达3.3万人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6年5月,陈习新建议并发动广大“拉面人”,在拉面店尝试推行“墙上便饭”公益活动,参与过程就是顾客在用餐时,多买一两份餐,留着给环卫工人、疫情防控人员等最需要的人。于是,西宁、北京、天津、上海、东北等各地“青拉”“兰拉”面馆纷纷响应,点燃了广大爱心人士的爱心之火,并迅速变成一条传递爱心的“接力赛”,众多公益机构踊跃参与其中,这一“策划”成为“青拉”和“兰拉”播撒爱心、沟通情感,化解分歧、抱团发展的成功案例,因而陈习新被广大“拉面人”亲切地称为“拉面教授”。
“经常有熟人问我,你一个教国学的怎么研究传统餐饮了,其实二者不但不冲突而且还高度契合。”陈习新说,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并服务百姓家。”
党校教师王占彪说,陈老师教学相长,免费到全国各地为青海拉面人做培训,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免费为拉面人提供法律、政策和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免费帮助拉面人设计店名和商标,这是一名党员党性的体现,是一名农民的儿子对家乡挚爱的情怀。
为切实发挥党校红色思想的强大主阵地作用,陈习新联合团委、工会、妇联等单位,探索并开启了“流动党校”服务“流动党员”新模式,率领党校教师到流动党员最集中的地方,以达到“哪里有党员党校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党校教育不缺位、党校教师不缺席、党员信仰不缺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党校青年党员教师王富军说,陈老师围绕海东中心工作,做好党校主责主业的同时,积极致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潜心思考拉面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精心设计打造拉面经济助力精准扶贫课题,为拉面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18万“拉面人”无偿服务。陈老师的一言一行为他们树立了标杆,作为青年教师,就要向自己身边的典型学习,学精神,学品德,学方法。
伟大时代呼唤崇高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如同一面面旗帜,陈习新和众多优秀共产党员一起,在河湟谷地展现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引领力量。(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