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幸福图景 绘就百姓好生活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1-07-01 09:45    编辑: 成忱         

  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持续实施民生工程,解决了一大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有力提升了全省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行走在青海大地,随处可见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暖了民心顺了民意

  “在西宁努力打拼了13年,去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换了新款的车,给孩子的教育基金又存了一些钱。收入慢慢变多了,我们可以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从新西宁人到老西宁人,80后米广成夫妇每年都能实现一个小心愿。

  “以前的老房屋保暖不好,棚户区改造后,老楼穿上了‘棉衣’,还给改造了天然气,环境越来越好,院子里娶进来了好几个新媳妇,看见他们阳台上贴的大喜字心里特别高兴。”家住西宁市城东区东关大街的居民马青芳说。

  青海民族大学应届毕业生白媛媛顺利进入心仪的单位上班。“老师总说先就业再择业,但身边很多同学第一份工作就是自己心中所想的职位,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如愿以偿。”白媛媛说。

  “孩子上大学的时候,社区第一时间来通知我们,可以申请帮扶,学费就有着落了。低保金也提标了,对我们一家人来说都是大喜事。”城东区低保户马祥云感慨颇深,过去一年,孩子考上大学,得到了贫困大学生救助金,每月的低保救助金和临时救助金,让他们一家人生活更有盼头。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就业优先工程、教育强基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健康青海工程、敬老扶幼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文体惠民工程、幸福家园工程、品质兴农工程、平安青海工程……

  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民所想,为民所谋,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决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幸福民生”战略,坚定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成为一个个现实。

  “十四五”的首个年头,我省勾勒的幸福蓝图正在变成现实。奔跑在追求幸福道路上的青海,不断书写着民生发展史上的新篇章,踏着坚毅的步伐,在温暖中奋力前行。

  数据看成就

  ◆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每年集中75%以上财力用于民生事业,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为百姓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去年超过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5511美元增加到7500美元,人均财政支出位居全国前列。

  ◆变政府“配餐”为群众“点菜”,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每年确定10个方面的民生实事并全部兑现承诺,真正把民生工作办成“民心工程”。

  ◆全省42个贫困县、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实际减贫53.9万人,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4元,年均增长36.8%,“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五年前增加1090亿元、1590亿元。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年旅游人次突破5000万人、收入达到560亿元。(周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