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精神”

来源: 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 2021-06-28 10:16    编辑: 成忱         

  来到双树村红色文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层青瓦白楼,高高挂起的“青海省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几个大字尤为醒目,柏油路四通八达,村道巷口干净整洁,村子里学校、图书馆、文化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设施一应俱全……

  6月24日,“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主题采访团探访“彩虹故乡”——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在塘川镇双树村追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红色精神,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新一代“新型”红树村民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发展设施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奔向乡村振兴的坚定步伐。

  1950年2月8日,青海农村大地第一面党旗在双树村冉冉升起。自此,这个农村党支部,以星火燎原之势,带动附近更多农村建立党支部,逐渐培育形成“奋勇争先,永不停步”的红色双树精神。

  进入新世纪后,双树村创造性地提出“党建强村、产业兴村、技能富村、农业稳村”新思路,坚持倡导勇闯市场,当技能型农民,昔日的“‘倒蛋’部队”和“贩猪客”靠苦力糊口,今日的双树人凭手艺吃饭,曾经的“站大脚”蜕变成泥瓦工、钢筋工、焊接工、装潢工、烹饪师等“新五匠”。

  “小时候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亲身经历过这段岁月,我认为,没有村上的党支部,也没有今天的双树村。”60岁的双树村老党员杨得秀老人举例说,“村子能发展,村里的党支部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前咱们村上种的小麦,亩产顶多500斤左右,后来党员们带领村民科学种植,引进先进的种植方法,带着大家平整土地,此后村上小麦一亩地能收将近1000斤,这在当时可了不得。”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双树村共有农户831户3334人,党员65名,全村现有商铺128家,现在村上一半人家住楼房,70%的人家有汽车,农户通电通水率达到100%,2020年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8%。71年后,站在迎风飘扬的国旗下,我们分明感到:红色双树,筑梦正当时。(徐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