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地区动态

【果洛州】消防救援支队抗震救灾记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1-06-16 10:09    编辑: 马秀         

  灾情就是命令  连夜驰援震区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省消防救援总队第一时间调派总队全勤指挥部,果洛、西宁、海南、玉树支队和训练与保障支队70辆消防车、296名指战员赶赴震区搜救排查,并迅速集结1300名指战员、122辆消防车、2.7万余件装备器材驰援玛多。

  距离震区最近的果洛州消防救援支队启动重大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发布集结出动命令,调集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3车15人赶赴震中开展救援行动。大队了解到灾情信息后,成立3个救援小组,主要搜救震中黄河乡,查看扎陵湖大坝有无溃坝风险,留守玛查理镇分赴各居民点疏散转移群众。

  “救出来了!救出来了!羊都活着,真是太好了。”22日18时许,救援小组所在的废墟上传来一阵欢呼声。救援小组经历3个小时救援,帮江措村牧民清理完羊舍,成功将埋在废墟里的羊救出。

  紧要关头,时间就是生命,每拖延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了解到黄河乡的灾情后,消防救援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迅速转移75户400余名群众,紧接着帮他们转移生活物资、搭建避灾帐篷等。

  每一次余震,都会有墙灰、碎屑坠落下来。进入现场的救援人员,随时面临着危险,但救援小组临危不乱,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在废墟中确认群众是否转移,有条不紊地推进救援。

  果洛州消防救援支队全勤指挥部及黄河路特勤站地震轻型专业救援队4车30人,从玛沁县大武镇火速赶赴震区救援。同时久治大队、班玛大队、甘德大队在营区待命,达日大队和战勤保障分队赶往玛沁县待命。

  果洛州消防救援支队全勤指挥部及地震轻型救援队历时4小时,行程282公里抵达玛多县城。在玛查理镇、花石峡镇、黄河乡、扎陵湖乡展开搜救、排查,疏散群众2000多名。

  坚守一个底线安全就是责任

  危急时刻,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是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抗震救灾工作基本结束后,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重心也从抢险救援转移到了火灾防范上。前方指挥部成立临时党委,在执勤点组建临时党支部,将援派党员指战员全部纳入各级临时党组织规范化管理,推动火灾防控与灭火救援双线并行。在安置区设置执勤点,确保防火工作顺利推进。

  安置点嘎丹村里500多顶帐篷鳞次栉比,首批到达的玛沁县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在这里驻勤。他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帐篷间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转移至安置点的多名牧民群众不会说普通话,精通藏汉双语的消防员逐字逐句翻译、讲解安全知识。经过耐心讲解,群众接受了建议,随后又开始商量距离、规划标线、挪帐篷……原本随意搭建的帐篷区变得整齐。

  被转移的群众要在帐篷里生活,每天需要烧火做饭。为了保障民生、财产安全,消防救援支队严格按照《地震灾区安置点消防安全管理指导手册》,签订消防安全承诺书,联合安置点管理人员加大对帐篷间距不足、生活用火不规范等隐患整改力度。

  紧接着,新问题又出现了,煤和牛粪等燃料存放不安全、火炉和帐篷地垫之间没有防火分隔、烟囱和帐篷连接处无隔热措施……消防救援人员因情施策,提出“燃料用铁桶储存、火炉要架在石板等不燃物上、烟囱与帐篷之间用隔热棉包裹”的方法,并协同电力部门做线路穿管保护,在每个帐篷内加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确保用电安全,遇到使用大功率用电器的及时提醒制止。75个安置点的7122顶帐篷内的线路得到改造,做到从严规划、科学布局从源头上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为当地安置点消防安全工作提供规范样板。同时,各执勤点驻勤人员不间断开展流动巡逻,尤其是在早中晚用火用电高峰期,加大检查频次,发现隐患及时帮扶整改。

  坚信一个宗旨为民就是使命

  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兼程,克服了海拔4200米高寒地区缺氧、刮风下雨等困难,立刻开展救援任务,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中。从排查、转移人员到转移救灾任务,用速度证明了训练有素的救援能力,让震区重现生活正常的稳定场景。

  救援队员的脸被冷风吹得黝黑,皮肤干枯粗糙,不少队员的手脚磨破了皮,依然坚守在救援一线,展现了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新作为、新形象、新风貌。

  “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消防员。”“想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贴在黄河乡帐篷教室外心愿墙的便签上写满了孩子们的心愿。地震发生后驻守黄河乡执勤点的指战员,启动情系震区献爱心“捐款活动”,给孩子买书包、纸笔、足球和篮球。儿童节那天,消防救援人员还从玛沁县订10个大蛋糕给孩子们过节,让孩子们忘记地震带来的恐惧,勇敢面对未来。

  坚持一个原则确保全面打赢

  应急通信是指挥决策的“千里眼”“顺风耳”,支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携带华平会议终端、卫星便携站、6架无人机、4套4G图传、5部卫星电话等设备出动,第一时间建立省、州、现场三级指挥体系,制作震区现场全景图、二维图,为救援提供了立体化、可视化的指挥决策支撑体系。

  战勤保障分队到达玛多后迅速选址搭建营地,很快便建成了具备作战指挥、生活物资、卫勤医疗、供水供电等保障功能的战勤保障营地,利用班宿帐篷为全勤指挥部和参与抗震救灾的296名指战员建宿营地,为指战员提供吃、穿、住、行、医、装、修等保障工作。

  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消防救援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令人感动。5月22日刚结婚的玛多大队的完么斗,24日从贵南县老家匆匆返回参加救援;家在山东的葛立超,在奶奶去世三天后,才收到家里人的通知;副支队长贾瑞的妻子双眼手术在北京治疗,他依然在震区一线工作……他们奔走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救援是为群众、驻勤是为群众,所想是为群众、所做是为群众,他们为玛多的付出必将被铭记。(马璞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