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许多经受五四运动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一页。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意义。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必须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结合起来,与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
一、五四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动力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鸦片战争之后、五四运动之前,昔日辉煌庞大的中国在与列强对抗的过程中屡战屡败。战败的后果就是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并对德宣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胜利宣告结束。战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重新燃起了富国强兵的梦想。但是,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拒绝了中国政府代表提出的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和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由权等七项希望,拒绝取消日本强加给中国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同时,还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日本。中国得到的只是德国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从北京掠去的天文仪器。当北京的爱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听到北洋政府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时,再也按耐不住激愤的心情。1919年5月4日,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学生们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镇压之后,上海工人为了声援学生运动,先后自觉举行罢工,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虽然五四运动只持续了短短一个多月,但它承载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五四运动结束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劳动群众拥有巨大的力量,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工人运动,并积极筹备成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标志着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根本问题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积贫积弱的中国快速强大起来,使生活极为艰难的人民群众快速富裕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经过长期而曲折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传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继续秉承五四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分两个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梦想,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为人类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二、五四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
习近平指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先进价值理念,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掀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概括起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坚持知行合一、行胜于言;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它传承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与新文化运动试图通过思想启蒙以改变陈腐落后的国民性不同,五四运动深刻启示了要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必须发动群众推翻专制腐朽的政治制度。因此,除了民主、科学之外,爱国、进步也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四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集中表现,是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虽然历史离我们渐渐远去,但爱国学生、知识分子、工人、商人的崇高价值追求和伟大爱国举动始终存活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具体来说,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存亡奔走呼号的爱国行动激励人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他们不甘落后、追求进步的进取精神激励人们不管是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要树立崇高的价值目标,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努力营造和谐公正法治有序的社会环境,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他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光辉事迹激励人们要坚持成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创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先进文化。
三、五四精神是激励青年成长成才的崇高价值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有朝气、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各行各业正在担当或即将担当大任的骨干力量。近代以来,我国青年始终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结合在一起,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树立崇高奋斗目标,朝着伟大复兴的方向昂首迈进。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树立革命理想,学习先进理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听从党的安排,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积极投身保卫祖国和建设国家的伟大事业,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艰苦创业、忘我劳动。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站在时代前沿,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锐意创新、开拓奋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望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迫切。新时代,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广大青年要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就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学习文化知识,练就高强本领。在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五四精神是崇高的价值指引。五四运动体现了广大青年心系民族安危、期盼国家强大的爱国情怀。虽然不同时代的爱国方式不一样,但爱国精神始终不会变,也不应该变。新时代,广大青年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具体表现就是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五四运动反映了广大青年不甘落后、积极上进的开拓精神。要进步就必须创新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新时代,广大青年应该秉承五四精神,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大胆开拓创新,努力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五四运动突出了广大青年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的价值取向。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广大青年要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协商民主。五四运动彰显了广大青年反对封建迷信、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要求。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是人们改造自我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手段。新时代,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科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广大青年要以五四运动中的爱国青年为榜样,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青海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崔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