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旅游”到线下游,近年来,大美青海以超强的实力,火遍全网。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大美青海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青海文旅行业的发展足迹,在不断升级的景区景点中,也在连年上涨的旅游人数中。
全省A级景区数量达134家
如今,大美青海凭借生态高地和旅游净地的文化积淀和资源优势,成为越来越多游客追寻“诗与远方”的新选择,青海各网红景区景点频频登上旅行搜索热度榜。“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翡翠湖,感受秘境之美。到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体验大美青海自然风光。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画苑,细品青海民族文化内涵。”在各大网络平台,除了青海几大热门景区,位于海西州的翡翠湖、“恶魔之眼”艾肯泉等旅游资源区也拥有超高人气。
今年以来,青海旅游人气持续上涨,青海美景美食以及当地人文吸引着大批游客,形式多样的自驾游、民俗游、生态游等线路,为游客描绘了大美青海线路图。全省各地景区推出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迎接游客,不断增加的旅游项目也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更丰富。
截至2021年4月,青海A级景区数量达到134家。其中,5A级景区有青海湖景区、塔尔寺旅游区、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海北州阿咪东索景区4家,4A级景区29家,3A级景区83家,2A级景区18家。
文旅行业从业人数超100万人
青海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让游客领略了青海的“绿色颜值”,丰富的文化资源更是让游客感受着青海的“底蕴气质”。在青海,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热贡文化、青海湖文化、康巴文化、格萨尔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也为省内各大景区景点注入更多内涵。
从青海全球推介活动到上海国际时装周,青绣作为独具特色的青海文化名片,从民间走向国际大舞台。青海各地的绣娘绣郎通过针线与世界交流,让青绣作品频频走上国内外时尚舞台。在各大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藏毯、唐卡、掐丝画等上万种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创意文化产品博得国内外客商的眼球。
走进黄南州,来自南方城市的旅行团通过学习绘画唐卡,近距离感受着热贡文化。湟中区银铜器技艺传习基地,游客在小锤敲打声中感受着银铜器制作技艺的百年传承。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业态的发展,让青海农牧民在家门口端上“旅游饭碗”,当一批批青海制造文化旅游产品从高原走向国际,青海文旅产业优势不断显现,文化旅游行业就业带动效应明显增强。
截至目前,我省有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191家、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46家,其中,18家国家和省级就业工坊产值达到5960余万元。全省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和旅游业人员达106万,其中刺绣行业从业人员30万。
五年接待游客1.9亿人次
夏秋季节,青海各景点、商业街区、博物馆等地人头攒动,游客络绎不绝。冬春季节,冰雪旅游、丰富的民俗、自驾游活动让青海旅游旺季不断延伸。根据旅游平台大数据统计,青海已成为年轻游客“跨越大半个中国”感知大西北美景的旅游首选目的地。
记者从携程旅游了解到,对于国内外游客来说,青海的自然风光、多元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独具吸引力。在青海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民俗体育竞技、民俗风情体验、特色产品展销、文化交流活动等各类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让游客对青海的向往度提高。
比起往年,今年游客出行方式也有了新变化,除了跟团游、自驾游,不少游客都选择了个性化的旅游方式,私家团、当地向导、定制游等成为最受游客青睐的旅游方式,网络预订游客也比往年多。
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2015年至2020年,全省文化旅游业累计接待游客1.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100亿元。(吴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