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地区动态

【海北州】门源“土地宝宝”找到贴心“保姆”
今后“谁来种地”的有益探索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1-04-28 10:00    编辑: 马燕燕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节点,为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及备耕生产问题,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东山村村两委推进土地托管服务,扩大服务半径,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往年找机子耕地、买种、买肥料、买农药,找人收割、打捆,操心费力耗工夫。托管后只要支付服务费就可以了,不但省心,还比自己耕种成本省不少。”村民李富强拿着签好的土地托管服务协议书高兴地说。

  东山村党支部书记王进寿说,自2019年以来,村里已陆续购置拖拉机、收割机、翻转铧,还有打捆机等农用机械。并成立了东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所有业务均由合作社经营,经营收益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土地托管模式下,东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被托管农户实现了双赢,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土地托管不仅能保证本村及周边村落农作物的适时抢收,避免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还可以通过减免部分机耕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西滩乡东山村通过召开村委会、支部会、群众大会,宣讲一号文件等形式,向群众反复宣传相关政策,让更多农民了解土地托管的运作模式,积极主动参加到土地托管中来,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签订土地托管协议书,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来说,将土地托管出去再去打工可以增加收入,对于那些失去或失去部分劳动能力的农民来说,将土地托管给村集体更是不错的选择。农民王庆明今年也把家里的地托管给了合作社。53岁的他没有选择赴外地打工,而是成了农机服务队的一名拖拉机手,为村集体耕种和管理土地,拿到了一份不错的工资。

  门源县通过不同的土地托管模式,将土地由专业合作社代为管理,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既可坐等收益,又可释放农村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同时,实施统一管理、统一种植,保证了入托农户获得更高的产出与收入。土地托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解决了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马智尧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