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地区动态

【西宁市】打造“1345”特色救助服务新模式

来源: 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 2021-03-01 08:58    编辑: 马燕燕         

  近日,民政部下发《关于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西宁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救助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为了全面落实试点工作任务,加快建成我市“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平台支撑、数据共享”的服务型温暖救助机制,西宁市民政局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西宁市开展“物质+服务”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该《方案》围绕“一个体系”、夯实“三项基础”、开展“四项工程”、聚焦“五个精准”,打造“1345”具有西宁特色的救助服务模式。

  据了解,该社会救助模式,通过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探索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和具体措施,明确了服务类社会救助的供给主体、对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运行机制以及相关监管和保障措施等,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努力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换挡升级,切实增强特殊困难群体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困难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围绕“一个体系”,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就是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综合运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基本救助政策,健全医疗救助、住房保障、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法律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化救助,全面建成“1+8+X”大救助体系,积极回应困难群众帮扶需要的多样性。在建立全域社会救助协理员网络的基础上,依托社会救助社区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之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以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在落实基础保障的前提下,根据困难群众实际需求,设定“物质+服务”的具体内容,不断加强社会救助的内涵和温度。夯实“三项基础”,提升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中这“三项基础”分别为提升救助智慧化水平、加强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建设和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四项工程”,创新多元救助服务中,这四项工程分别是: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工程、重度残疾人托养工程、困境儿童帮扶工程、困难群众探访工程。聚焦“五个精准”,实施分类分档救助,这五个精准包括:救助信息精准核对、救助需求精准对接、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救助服务精准实施及救助流程精准监督。(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