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生态管护员才仁旦周的日常工作。(程宦宁 摄)
1月30日,天刚亮,天空中飘着细碎的雪花。在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国家级湿地公园管护站,年轻的90后生态管护员才仁旦周已经准备好肉干和炒面,带着望远镜和笔记本,骑着摩托车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了。
每次去巡山,才仁旦周的手机相册几乎装得满实满载,他的朋友圈里九宫格照片全部是蓝天白云和静谧的草原,并配文“我会用行动让大家看到变化,看到环境保护是多么重要……”
2019年,才仁旦周被聘为草原生态管护员。“我看到管护站在招人,就报名了。”才仁旦周说,自己从小在牧区长大,喜欢大自然,喜欢家乡的动物和植物,这份工作让他欣喜若狂。
刚到管护站,广阔的湿地公园曾让才仁旦周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内心忐忑,“孤单,尤其是到晚上,很安静,听着虫叫声躺着会容易多想。”他说,熬过了最初的不适应,也从工作里找到了乐趣和意义。
一年的时间里才仁旦周养成了写管护日记的习惯,有篇日记中写道:“虽然和前辈们骑马巡护相比,骑摩托车巡逻效率高了很多,但生态管护员的工作比放牧要辛苦得多,每天都要骑摩托车三四十公里,有些地形复杂险峻的地方摩托车进不去,只能徒步,有时一天要走上十几公里。”
付出总会有回报。如今,玉树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植被恢复,湿地面积逐渐扩大,引来了黑颈鹤等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
才仁旦周自豪地说:“这说明我们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未来一个新的五年,除了做好现在的工作以外,我们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和才仁旦周一样,一早就出发去巡山的还有曲麻莱县约改镇岗当村的文校。
岗当村平均海拔4500米,人口仅有1630余人,境内有雪豹、白唇鹿、马麝等20余种野生动物。
文校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岗当村“绿色江源雪豹监测队”队长。早在20年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刚成立时,文校就带着村里的人自发成立了第一支护林队。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开展,2017年9月曲麻莱县组建了“绿色江源雪豹监测队”,从此文校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太阳渐渐升起,文校的摩托车在砂石路上走得并不是很快。他说:“曲麻莱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最珍贵的要数被誉为‘雪山之王’的雪豹了。专家通过调研发现长江流域曲麻莱境内大约760公里范围内是雪豹的栖息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珍稀野生动物,我所带领的这支监测队巡护面积从8.09万公顷增加到18.09万公顷;人数从原有的11人变成了现在的21人。”
除了这里的21人外,文校的这支队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队员,他就是文校的儿子白玛东周。
从小白玛东周受父亲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他说:“保护生态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尽全力保护好脚下的每一片土地。”
为了让白玛东周高质量地从自己手中接过生态保护的“接力棒”,文校送21岁的儿子白玛东周去几百公里外的班德湖当志愿者,就是想让他去跟“绿色江河”的志愿者团队学习拍摄技术。文校说:“希望有一天白玛能拍出更好的影像画面,来记录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
此外,文校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次工作结束,回到家中拿着笔记本和白玛东周一起分享这些年拍摄雪豹记录下的点点滴滴。
文校说:“现在省上正在召开两会,对‘十四五’时期的生态保护工作也作出了规划,提出要着力建设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坚决守护好‘中华水塔’,高水平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系统治理样板……这对我们基层生态保护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会继续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用心用情保护我们的家园。”(程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