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省政府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教育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教育脱贫攻坚成果。
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董林介绍,为解决好贫困家庭子女资助问题,全省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地域全覆盖、学段相衔接的教育资助体系,“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97.3亿元,全面实施15年教育资助和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贫困地区全覆盖。
持续用3年时间,全面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建立了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双线工作机制,通过户籍信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与学籍信息比对,对疑似失学、辍学的适龄儿童少年逐一摸排,做到应劝尽劝,实现动态清零。
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教育教学保障,妥善安置劝返学生,强化劝返学生教育质量跟踪问效,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2019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87%,各地各项教育发展指标达到脱贫要求。
解决好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是贫困学生有学上的投资保障。2016年以来,我省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能力提升工程和高中攻坚计划等,资金投入、项目建设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累计向贫困地区投入教育建设项目资金129亿元,建设校舍32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高校招生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累计安排省内高职精准扶贫招生计划12155名,本科层次扶贫、生态等专项招生计划2950名。同时,省属高校承担教育部下达的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2023名。
支持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精准帮扶台账,开展技能培训和重点推荐,举办全省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专场招聘会,今年贫困家庭学生就业签约率达到93.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解决好教师配备和待遇问题是提升贫困地区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全省2.1万名乡村教师受益。实施青南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对口支援计划,每年从省内东部地区抽调500名教师,帮助青南地区加强教育内涵建设。
为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公平发展,制定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等,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差距。
依托六省市教育援青的有利时机,创新省内异地办学模式,先后在西宁、海东两市建设三江源民族中学、西宁果洛中学、玉树海东中学,解决贫困地区优质教育短缺问题,推动城乡均衡发展。2020年9月,经国家督导检查,全省所有的县(市、区、行委)均达到国家评估认定标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扶知识、扶技术、扶能力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圆梦行动计划”,统筹协调24所国家示范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选择就业较好的107个专业,累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2700余人。(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