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一个早晨,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莲湖村牦牛养殖基地,远远就能听到一阵阵浑厚的牛叫声。
“颜师傅,我去把水槽洗干净,该给牛娃们喝水了!”“好!祁师傅,那我去装饲料。”“我去清扫一下牛棚……”一头头牦牛正在牛棚里悠闲地啃食饲草,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打扫牛棚、准备饲料、给牛添食……
柯鲁柯镇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上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提前实现了脱贫致富,每个村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莲湖村的牦牛养殖、乌兰干沟村的青稞种植、金源村的花卉种植、安康村的集体土地租赁……”说起这些村里的特色产业,镇党委副书记哈斯代青如数家珍。“在脱贫巩固提升工作中,我们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效益好的村集体经济收益能达到20—30万元。此外,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一些边缘户以及低收入户一起致富。”
从哈斯代青的口中我们得知,村集体收益将按照“4+3+3”的模式来分配,即收益的40%用于村级产业后续发展,30%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30%用于医疗、养老教育等村级公益事业和各类评选活动奖励。
如何利用好扶贫资金,如何发展产业,如何带动村民致富……
一连串的问题摆在柯鲁柯镇莲湖村党支部书记、柯鲁柯镇莲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法人石得文的面前。
“我们整合乡村振兴项目、国家扶持和财政扶贫等资金771.5万元,投资建设了牦牛养殖场,有6名村民在这里干活。”牦牛养殖基地今年6月动工建设,9月正式投入使用。石得文说,“目前,基地里有310头牦牛,年前出栏60头,剩下的牛明年4月陆续出栏,明年我们要扩大养殖规模,再多养300多头牦牛,让更多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真正让养牛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牛’产业。”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莲湖村按照“一村一品”发展产业思路,发展养牛产业,让村民迈上持续增收致富的“牛步子”,过上幸福的“牛”日子。
养起“致富牛”,生活有奔头。村民颜连海以前到处打临工,没有稳定工作和工资,如今,他成为养殖基地的一名工人。他以前在家养过牛羊,有一定的经验,对养殖基地的牦牛也格外细心照顾。一大早,他便早早起床,打扫卫生、喂草料、水槽注水……“养牛要细心和用心咧,我们都把这些牛好好‘伺候’着,要给它们吃好喂饱,还要给它们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这样它们也长得快。”说着说着,他不时看看牛棚里的牦牛,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柯鲁柯镇以产业富民为目标,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布局,突出地域特色,注重多元化富民产业培育,积极落实产业扶贫相关政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特色养殖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协调,村级主导产业在促农脱贫增收、巩固脱贫成效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一村一品,为村民铺就了一条脱贫奔小康的致富之路。(吴婷婷 马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