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着眼基层、着力基础——2019年,省人大常委会启动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抓规范,三年促提升”的目标要求。2020年,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深入推进“乡镇人大建设年”分片区交流活动,以“择优示范、片区交流、协同推进”为主题,将全省8个市州分成4个片区开展交流,实现了横向互动、纵向贯通、多向促进。
层层传导 逐级推动
启动在上层 组织在中层 落点在基层
回顾总结,特色鲜明、新意迭出的交流活动呈现四个特点:首先,活动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政府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确保了交流活动方向正确、顺利有序、取得成效。二是高位推动,如期完成交流。省人大常委会制发文件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各市州认真组织实施,各县乡积极响应投入,按期完成了交流活动。三是协调联动,认真组织实施。各地人大按照片区划分,确定牵头单位,建立协同机制,采取分批次交叉观摩、互提建议、交流评比等形式,开展分片区交流活动。四是培树典型,推动解决问题。各市州分别选取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乡镇人大,培育树立示范典型,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并重点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推动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打通了工作中的堵点难点。
“与此同时,许多市州在开展横向交流的同时,组织本区域内的县乡开展纵向交流,活动的范围广、层次多、影响大”,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多杰群增告诉记者,“从后期的总结和反映来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致认为,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分片区交流活动,靶向准、形式活、效果好,各方面进一步形成了重视、理解、支持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良好氛围。”
走深走实 创新创优
以“四好”推动“四个更加”
把好“方向盘”,坚持党对人大工作全面领导更加自觉。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从“顶层设计,强化长效”方面来讲,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多项实施意见,各地人大认真贯彻落实,自觉把人大工作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各项工作得到党委高度重视,支持和保证了人大依法履职,发挥作用。在“完善机制,强化运行”方面,各级人大不断完善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人大工作紧扣党委决策部署,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落实,保证了人大各项工作在党委领导下稳步推进。而在最为关键的“解决问题,强化职能”方面,各级党委认真研究解决人大工作和建设中的问题困难,各级人大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人大主责主业,从组织、制度、保障等方面共同“发力”,有效推动了乡镇人大强化职能。
种好“责任田”,乡镇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更加到位。乡镇人大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真履行职能,提高工作水平,发挥了应有作用。首先,严格落实制度,会议更加规范。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两次、主席团会议每季召开一次的规定得到普遍落实,议事规则不断健全,审议程序更加完善,会议内容更加充实,会议质量明显提高。其次,完善监督方式,增强监督效果。乡镇人大聚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监督,积极运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代表建议办理回访等方式,全面提升监督质效。第三,健全决策机制,依法决定重大事项。乡镇人大积极探索,不断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探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有效提升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打好“金刚钻”,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途径更加坚实。各地积极为人大代表育能赋能强能,努力把代表工作做深做新做实。代表培训不断强化。各地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等方法,持续对乡镇人大代表开展针对性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代表履职能力。“两室”建设稳步推进。各地乡镇普遍设立了“代表之家”“代表联络室”“代表工作站”“代表联系点”等,全省人大代表履职实体平台达1300多个,为有效服务和保障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提供了载体。
同代表和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普遍实行乡镇人大主席联系代表工作制度,乡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开展活动,采取上门走访、接待来访、制作代表联系卡、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方式,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两个办法”全覆盖并有效实施。各地乡镇结合实际制定了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和乡镇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打通了“两个办法”制定实施的最后一公里,代表履职活动进一步规范。
建好“主阵地”,乡镇人大组织建设更加完善。省人大常委会于今年6月及时修改了乡镇人大工作条例,对涉及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有关内容作了完善和规范,各地主动争取支持,积极落实政策,推动解决了一些过去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全省各地的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已经全部配齐,有些乡镇配备了专职副主席和人大专干,乡镇人大主席团的组成更加完善合理,乡镇人大干部交流力度逐步加大,履职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一些地方的乡镇人大干部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干部培养基地。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认为,“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的开展是及时和必要的,靶向准、形式活、效果好。”
特色荟萃 亮点纷呈
人大制度在基层实践中创新发展
在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中,各地纷纷出真招、出实招、出硬招,强化乡镇人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设施建设,各有特色,各具新意。
西宁市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加强“三项建设”、规范召开会议、抓好“六项工作”入手,深入推进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
海东市各县(区)将乡镇人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对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考评工作,对优秀代表建议进行表彰奖励。乐都区寿乐镇和高庙镇人大分别在青锻小区、七里店社区和卯寨景区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各乡镇人大建立了代表履职档案,制作了人大代表履职情况公示栏,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不定期通报,并就代表参加会议、视察调研、联系走访等情况进行“记星”考核。茫崖市针对驻地企业创安公司距离茫崖镇较远、代表较为集中的特点,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代表联络站。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各乡镇人大探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人大代表做到了真“代”实“表”。同德县组织代表对乡镇站所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对排名末位的站所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有效激发了工作动力。共和县、兴海县通过设立流动代表服务室,跟随牧民流动开展接待选民活动。
海北藏族自治州部分乡镇通过安排见习、公益性岗位人员或乡镇干部兼职等方式,加强乡镇人大工作人员;刚察县在按标准落实各项经费的基础上,落实了代表培训专项经费;海晏县西海镇建立了代表履职智慧平台。
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用于办理当年项目计划盘子以外的人大代表建议,形成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征求意见→梳理上报→视察调研→建议办理→跟踪督办→审查核实→支付资金”的“办理模式”。曲麻莱县委出台了各乡镇组织员兼任人大副主席的决定,加强充实乡镇人大工作力量。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制定了乡镇人大工作流程图,乡党委会议邀请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听取意见建议;智青松多镇人大实行“八个一”工作法,有效宣传人大工作,有力地推动人大工作,有效提升人大地位。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任命11名乡镇人大主席为同级乡镇党委委员、副书记,并确定各乡镇人大配备1名具有本科学历、文字功底扎实、懂藏汉双语的年轻干部为人大专职干事;同仁市兰采乡等乡镇人大专门安排乡人大代表担任河(湖)长制义务监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网格管理员等,切实发挥代表在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
“全省各地在推进乡镇人大建设过程中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也正是这些做法所产生的‘合力’,让乡镇人大的思想认识更加统一,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工作履职更加规范,机构设置更加健全,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更加强劲有力。”多杰群增介绍说。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扎实推进交流成果转化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新蓝图,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了巨大信心和强大力量。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意见》,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和有利条件。省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关于新时代人大党建、立法、监督、代表等方面文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协同性、针对性、操作性,为做好人大工作和建设提供了重点目标和实现路径。
下一步,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将紧扣“三年促提升”这个目标重点,认真谋划和组织实施“五个行动”:一是素质能力提升行动,重在提升乡镇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二是制度规范落实行动,重在健全有关会议和活动制度并推进落地落实;三是机构人员强化行动,重在实现“配齐”的基础上向“配强”迈进;四是建室进室推进行动,重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和五级人大代表联合活动;五是民呼我应联系行动,重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多杰群增表示,“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目标导向,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接力干、持续推,发扬钉钉子和‘绣花’精神,精雕细琢,扬长补短,夯基垒台,推动乡镇人大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切入点和结合点,把乡镇人大建设工作搞得更‘实’、更‘深’、更‘广’……”(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