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之滨的无锡市与我省的海东市,跨越千里携手协作,为海东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注入了“无锡力量”,谱写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生动篇章。
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海东市和无锡市建立并形成稳定的互访机制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各层级互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务实化。签订行业协作及县、乡、村各级各类携手奔小康结对协作协议200多个,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形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是东西部协作的重头戏。海东市借助无锡市的技术、资金和产业等优势要素,深入开展产业合作,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在小区健身广场上,老人们或健身或打牌,一起享受着搬迁后的美好生活。
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后续产业中务工难、就业难等问题,北山乡党委、政府引导7个村群众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420万元成立了北山乡服饰加工扶贫工厂。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又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
“以前,除了种地,我还挖过虫草,摘过枸杞,一年下来,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一家人搬迁到安置小区,住上了楼房,还能在小区附近的扶贫工厂找一份工作,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元。”北山乡永进村村民沈应芳说。
这仅仅是东西部协作扶贫产业的一个缩影。
四年来,无锡市已累计帮扶海东市各类资金8.2亿多元,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目前,直接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万人。
就业是实现脱贫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劳务合作、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能力。海东市和无锡市创造性开展了“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职业教育+就业”等就业帮扶工程,积极打造“拉面经济”“土乡农家乐”“民族手工艺品”等劳务品牌。从2016年起,化隆回族自治县以“带薪在岗实训+创业”的方式将青年劳动力从“跑堂”培训成“拉面匠”、再扶持成“拉面老板”。到2019年,化隆县完成约5000人到全国各地的拉面店“带薪在岗实训”,开办扶贫拉面店1000多家。
化隆县昂思多镇村民马有奴四告诉记者,在村干部的动员下,他2016年参加了这个项目,在山东济南市的一家牛肉面馆,一边当学徒学手艺一边挣钱养家。经过一年的实训后,他回到家乡开了一家面馆,生意不错。
扶贫必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按照“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无锡市各县区优秀中小学教师赴结对县开展业务交流。海东乡村一线教师到无锡市业务轮训和跟岗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养。
乐都区教育局项目办工作人员许晓林说,七里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配套学校是海东市首个无锡市对口帮扶援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截至目前,11栋单体建筑物已全部封顶,室内装修、围墙、运动场及管网等正在同步施工,预计明年6月完工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乐都区教育布局,有效解决七里店11个乡镇2311户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就近上学问题。
四年来,无锡市大力开展对口帮扶,助推海东市产业、教育、就业、医疗等多个扶贫领域发展,为海东脱贫攻坚注入了“无锡力量”。(吕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