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与梨花飘香绿树红花的梨园相伴
这里与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南山相依
这里有1615名“绿色小天使”
这里有内容丰富的“绿色讲堂”
……
这里就是西宁市园山学校,2019年新校区投入使用,学校占地55亩,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学校与园相伴、与山相依,正与校名“园山”吻合。一直以来,园山学校秉承“绿色同行·幸福相随”的办学理念,打造“红绿相融绘园山”的党建品牌。在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校本教材和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和探索,打造出了具有园山学校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并努力把学校办成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景色宜人的花园,让园山的孩子们像小树苗一样与绿色相伴共同成长!
党建引领以红带绿促发展
近几年,园山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结合学校“党建引领促发展红绿相融绘园山”的党建品牌,围绕党建抓教育,抓好党建促教育,以党建引领打造“绿色教育”示范点,形成人人时时、事事处处崇尚绿色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以“四绿”构建绿色人文教育
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园山学校根据区域功能将教学区、综合区、体育场馆命名为“毓秀园”“润泽园”“行健园”。不仅名称雅致,内部建设更是讲究,图书馆、科技馆、劳技教室、地理教室……每一间特色教室都配有绿植,或是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园山学校始终是以构建“绿色人文教育”体系,探索实施途径及策略,形成以“绿色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同时秉承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师生发展的传统,从“绿色环境、绿色德育、绿色课堂、绿色文化”四个方面来构建“绿色人文教育”体系,探索实施“绿色人文教育”的途径及策略,形成以“绿色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始终坚持全面渗透、多渠道、多途径、生动活泼地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环境意识。
孩子们的精神乐园“绿色读书吧”
11月11日下午,正好是园山学校一年一次的家长开放日,记者跟随家长们一起参观了学校的每个教室,科技馆、舞蹈室、劳技室、地理教室……一圈下来,记者发现,“绿色读书吧”的粉丝是最多的。读书吧采用开放管理模式,每位小读者自借自还,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诚信观念,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班图书角有一个标准的图书柜,柜上摆有学生自带的书,也有从学校借来的书。同学们每天中午都会抽出时间进行集体阅读,早晨到校师生共同朗读。教师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定期作出评价,比如通过“评选绿色读书小能手”、“我来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来引导激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同时以“绿色童谣”为载体,让德育实践活动更精彩。把“绿色童谣”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来上,把“童谣”作为寓思想性、语言性和趣味性的品德教育课程来探讨,让孩子们感受到童年的幸福,成长的温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绿色德育人人争当绿色小天使
绿色德育是一种充满勃勃生机的思想品德教育,园山学校围绕“向阳”“向上”建构绿色德育,通过创建“绿色班级”、“绿色读书吧”评选“绿色小天使”等活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绿色行为的形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实践绿色德育,班级是最主要的基地,学校以创建绿色班级为目标,进行绿色德育的实践。鼓励师生针对本班特点,确立具有各自风格与追求的班级奋斗目标,并进行有个性有特色的布置,力求让教室成为师生共创、共学、共赏、共享的乐园。如各班设立“绿叶奖”展览区,每周末,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谁在文明、友爱等方面表现优秀,则可获得一枚“绿叶”。学校则从安全文明、环保节能、人文和谐、班级文化、特色等方面去评估,评选出绿色班级。通过绿色班级的建设从而美化学校、班级的环境,同时也美化每位学生的心灵!“绿色班级”的评比,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不仅能折射出学生的精神状态,还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追求优质教学建设绿色生态课堂
一直以来,园山学校不断做好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关注环境育人的隐性教育,注重平等民主的尊重教育,强调以生为本的中心教育。着力开发盆栽DIY、开心小农场、无土栽培、小创客空间、科普乐园、小小养殖员、小观察家这些兴趣小组,依托得天独厚的梨园,以此为开放的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样的“绿色课堂”中,教师更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也更加注重自身的教育影响。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绿色课堂”即生态的有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课堂,是民主、和谐的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是既能开发学生潜能又高效低耗的课堂。绿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是学科课堂教学效益。与此同时,将“绿色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通过丰富多彩的绿色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开展“绿色科技”“绿色艺术”“绿色体育”活动,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