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农办的副主任马平作为基层代表介绍了该县在危房改造中如何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工作经验。
马平介绍,2016年以来,在国家危房改造政策支持下,大通县坚持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兼顾解决一般户危房改造,累计完成了9590户危旧房改造任务。
首先,按照危房改造“先确认农户身份信息、再开展房屋安全等级鉴定”和“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的程序,依据扶贫等部门提供的贫困户名单逐户组织开展房屋危险性评定,精准核定改造对象,建立到户台账,做到对象识别不漏一户。
其次,改造对象确定后,依据改造对象贫困程度、房屋危险程度和改造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群体、贫困残疾人家庭和一般户执行不同的资金补助政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危房改造对象确定、项目开工建设到房屋竣工验收,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入户指导检查,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建设标准、抗震设防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乡镇建设管理员和村“两委”的培训,确保农民建房有人指导,做到改造不漏一户。
最后的核验阶段,大通县在被列为全国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试点县之后,第一时间成立了核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县级主抓培训督导、乡镇负责统筹保障、村级落实核查录入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采取边实地核验、边录入信息的方式,用4天时间全面完成了全县79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做到核验不漏一户,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的目标。(李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