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从“忧居”到“优居” 百姓圆了安居梦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0-10-29 10:12    编辑: 陈悦         

  即将过去的“十三五”,不仅仅是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宏伟蓝图上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更是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温暖瞬间。如果这些瞬间用照片来表达,可组成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过去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青海省委省政府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取得了巨大成就。今日起,本报开设《我们的“十三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就是让这些图景在我们眼前、身边次第展开,更加激励我们为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蓄能。

  群众住得好不好、暖不暖,始终是省委省政府牵挂的一件大事。“十三五”以来,我省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全面部署,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到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一个个务实的举措出台,让越来越多的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努力实现从“忧居”到“优居”,圆了百姓的安居梦。

  保障房

  住得安心又舒服

  老家是湟源的于长晶在西宁城里生活了多年,2019年,她申请到西宁市城东区华盛园的公租房,解决了多年来居无定所的局面。

  “公租房附近就有去海湖新区的快速公交,半小时内就能到公司,一年的租金不到4000元,比市面价格低很多,最重要的是不用随时面临搬家的风险。”于长晶说。

  随着我省住房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像于长晶这样的“新市民”融入城市发展,在西宁安居乐业。

  近年来,我省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完善分配方式,适当放宽户籍、住房、财产和收入等准入条件,降低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门槛。“十三五”期间,全省公共租赁住房新增分配4.18万套,保障性住房人均面积准入标准已从小于16平方米以下调整到20平方米以下,住房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范围从城镇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逐步扩大到城镇中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及新就业职工、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群体,保障性住房的兜底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出棚进楼

  美好家园梦想成真

  明亮的客厅、整洁的地板、摆放齐整的生活用品……走进现在的青海省工程机械厂家属院孔宪恒老人的家,让人感受到舒适和温馨。

  “和原来矮小的红砖房相比,现在这个房子的面积、户型以及小区环境和配套设施等都有很大改善,居住条件也比以前好很多。”入住新房一年多的孔宪恒老人说,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得益于棚户区改造这一惠民好政策。

  告别低矮、破旧的狭小平房,住上崭新漂亮、户型格局好的新房,家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王翠萍也很激动:“我们家原来就住在硫酸钾厂家属院,没改造前,这里是成片的自建房,拥堵的巷道,随处可见的垃圾,让人十分不适。”那时出行难、取暖难、下水经常不通、环境问题等让居民十分烦恼。去年10月,王翠萍从“脏、乱、差、堵”的棚户区搬到了干净整洁的新小区,曾经向往的生活变成了现实,她感到由衷的高兴。

  孔宪恒、王翠萍安居宜居梦的实现,是我省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我省各地结合实际合理确定计划任务,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城镇集中连片的棚户区基本得到改造,全省40多万户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10万余户老旧小区居民住宅品质得到改善。

  同时,在棚改区域配建医院、学校、绿地公园和广场等公共设施,提升了中心城区的承载能力,缓解了住房、上学、看病、停车等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坚持安置优先,通过货币安置和实物安置相互补充的安置模式,多途径满足老百姓“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以危换安”的住房需求,城镇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得到质的提升。

  危房改造

  农牧民住房舒适宜居

  在保障城镇居民住有所居的同时,“十三五”以来,我省瞄准最贫困的村、最困难的群众、住房最危险的农牧民,实施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农村奖励性住房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惠民项目,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提振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走进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青峰村,告别以往的土墙、砖混木房,现在村里每家每户盖起了两层小楼房。

  “十多年来村里都有危房改造名额,尤其是通过精准扶贫的帮扶政策,村里家家住上了窗明几净、安全牢固的新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徐福平说。

  不仅住房有改善,得益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青峰村全村铺上了硬化道路,排水设施得以修缮,村庄亮化、墙体改造等项目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今年最后一轮的危房改造排查中,村民汪全州家自建的住房,出现房屋墙面有裂缝和坍塌现象。经过评定汪全州家的房子为危房,政府补助2.5万元再自筹重新建造房屋。

  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搬新家、住新房,“十三五”期间,从广袤的草原到大山深处的村庄,从农民到进城安居乐业的“新市民”,从老、破、小的棚户区、城中村到专业化物业管理的高层现代化小区,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更加完善,“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正越来越接近现实。(李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