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永正(左)将最新政策,第一时间讲给村民们听。
2017年7月,85后顾永正被选派到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下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以来,他心系整村易地搬迁,经过一年的努力,2018年,全村210户村民全部搬迁到政府为他们新修建的小区——上下山新区,村民们“挪出穷窝迁新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今天“爱拼青海尕青年”就是——大通县新庄镇下山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顾永正。
“宫保鸡丁要注意火候,花生一定不能炒糊了,搭配的食材最重要的是葱和笋丁。”10月12日,在新区的空地上,十几名妇女围着一名厨师学习烹饪技术。“像这样的技能培训每天都有,妇女们通过培训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帮助她们增加收入。”顾永正说,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是保障,要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必须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新气象。殊不知,2018年以前,下山村的210户村民是住在山上的土砖房里,靠天吃饭,依靠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全年收入仅在两万元左右。
2017年7月,顾永正经过大通县公安局选派,到下山村担任第一书记,顾永正被选派到村任职时,正值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展开,为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工作,他始终坚守一线,全身心扑在下山村整村易地搬迁的工作中。
下山村地处脑山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们宁愿守着产量不高的农田,也不愿出门打工,如何打破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也成了顾永正的工作重心。
致富先修路,扶贫先扶志,任职第一书记的半年多时间以来,顾永正每天挨家挨户,从田间地头到村民家里,同村民唠家常,拉近和村民的距离。但最困难的是搬迁房款的收缴,顾永正刚到村里的时候房款收缴率只有5%,房款收不到,就会影响工程进度,直接影响村民们早日脱贫,在这种情况下,顾永正和村两委班子每隔一星期就往村民们家跑一趟做动员工作,了解实际困难,并积极联系连点帮扶单位,争取帮扶资金,对有需要贷款的农户发放互助资金贷款,让村民积极缴纳房款。
挨家挨户做动员,联系用工单位,开展技能培训,在顾永正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努力下,他们的工作取得了大家的认可,思想改变了、出门挣钱的多了、互相介绍用工单位帮忙的也多了,手里有了钱,房款交得也及时了。
心系全村易地搬迁户,敢于担当,顾永正也得到了村民的信任。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帮扶!感谢顾书记的关心!让我住上了新房子,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生产生活也比过去方便多了。”说起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变化,下山村的搬迁户马有财满脸洋溢着幸福感。
如今,210户易地搬迁户已全部入住新建小区。“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为了确保实现易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任务,顾永正积极同相关部门协调,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劳务输出发展相结合,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让每户都有稳定可靠的收入。
三年的任期即将结束,顾永正也即将回到原岗位,回想起这几年的付出和收获。顾永正感慨:“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的工作也在农村,为的就是建设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无奋斗不青春,顾永正用青春书写了奉献之歌。(范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