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青阳社,一个如诗如画的村落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10-12 09:48    编辑: 成忱         

  清晨,塔里华村青阳社雾气氤氲,恬静整洁的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如诗如画,犹如世外桃源。

  仙米乡塔里华村青阳社,与甘肃相邻,是门源回族自治县乃至海北藏族自治州最偏远的一个社,距离乡政府驻地80多公里,生活着藏族、汉族、蒙古族、土族等38户146人。

  8月29日,记者沿着门源仙米至甘肃小沙河的公路,驱车经过了风光旖旎的仙米林区,穿过了黄草山,越过了海拔3900多米的祁连山脉,来到了甘青交界的三岔路口。

  途中,仙米林场场长胡岳说起了青阳社的往事。“祖辈们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靠骑马、牛驮等方式翻越宁缠达坂,走80公里的山路将他们送到乡村小学、县城中学就读。”

  随着场长的指引,我们看到了路旁掩蔽在林间通往青阳社的旧路。细细看去,这条所谓的“路”,其实就是林间的便道,坡很陡,路相当窄。

  “美丽乡村建设让38户牧民的新居依山而建,条件好了很多,大学毕业后事业有成的青阳人遍布省州、外地。”胡岳说。

  进入青阳社,两座四角亭矗立广场,高山峡谷,苍松翠柏,远处山顶白雪皑皑,风景异常秀美。这都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

  “张大爷,把你家门前的草堆、粪堆收拾一下,这样看起来整洁一点。”社长金明说。

  在村里的巷道,大家都在行动,清扫整理着各自家门前、巷道里的垃圾、粪堆。

  “自从把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后,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各家房前屋后都收拾得干净整洁,整个村里的环境卫生面貌也越来越好了。”金明一边清理垃圾一边说。

  清理垃圾、铲除积垢、治理污水、平整土地……这些已成为青阳人的日常工作。

  据介绍,青阳社如今户户都有垃圾箱,生活垃圾已经实现集中收运。近年来,门源县配备各类保洁车辆、垃圾斗、垃圾箱,户户配齐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环卫基本设施实现全县所有村社全覆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一体化模式基本形成。

  为了周边森林的安全,农牧民们付出了很多。林地边缘的住户和放牧点都必须按要求堆放易燃物。他们积极整改不规范堆放,在灶台烟道设置防护罩,炕洞门设置堵塞物并挖灰坑加以防护。

  平日里,金明每天清晨一起床就身穿迷彩服,骑着摩托车穿行在村头巷尾或田园,宣传森林防火知识,他每天都要在自己家门口的责任林区巡护,累了吃些干粮,渴了喝点山泉水。他说:“我们每周会进行一次的卫生集中清理,这项工作在村里已持续了好几年。”

  目前全村生态岗位人数有38人。集中清理时,观景台、林区、公路沿线,都在清理范围内。

  中午时分,阳光洒满村社,一条两三米宽的小河从山涧欢腾而过,炊烟袅袅,让这个村落显得安逸而灵动。

  走进村民英木什加家,只见冰箱、冰柜、电热毯、电饭锅、烧水器等电器一应俱全。他说,平时煮饭都是用电饭锅,自从通电后,全村人都用电做饭了。

  现在,房前观花、屋后看景,生态宜居的农村更有吸引力,金明也嗅到了商机。“去年夏秋季节还有人来我们这里航拍,以后我们也可以搞乡村旅游。”

  青阳社是当地多年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缩影。如今,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已成为青阳人的自觉行动,他们有信心,一定能守住青山绿水,留住碧水蓝天。(王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