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7日召开的青海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座谈会上,青海机场公司总经理魏博平荣获“改革创新奖先进个人”殊荣。他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青海省内首次评选表彰获得此项荣誉的十位个人之一。
“问题所指,改革所向,要破解高原机场发展难题,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使边远地区的百姓能够坐得上飞机,也能坐得起飞机。”这是魏博平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在青海工作的9年当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厘清发展思路,“青藏高原区域枢纽机场”作用更加凸显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来源于创新。为加快推进航空主业发展,提升机场运行品质,魏博平将创新理念融入重点领域,青海机场公司构建市场化运营、基本航空服务、短途运输、通航摆渡的“四位一体”航空运输体系,运输生产实现每年一个百万量级跨越,年增速达16.9%,位居全国省会机场前列。
12月21日,青海民航和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相继突破800万和700万人次,双双实现百万量级新跨越,“青藏高原区域枢纽机场”作用更加凸显。
近年来,我省加快省内机场建设进度,实现“一年投运一个机场”建设目标,形成“一主六辅”机场格局。同时,提出建设“青海省第一综合交通枢纽、青海省第一旅客集散中心、青海省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工作思路,并参照虹桥枢纽积极组织设计,加快国家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此外,全面提升安全服务管理品质,提出“43210”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连续16年荣获青海省安全生产企业。通过丰富“畅想旅行”服务内涵,提出“全域惠民全程无忧”服务品牌,为乘机民众提供从家门到舱门全流程、全链条的乘机服务。
谋求群众福祉,践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
“青海省区位特殊、地面交通不便、人员流动性强,发展支线航空十分必要。”魏博平说,为破解高高原支线机场发展难题,我们着眼长远,主动作为,创造性提出“通廉航空”模式。
经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3月,国家民航局将青海省确定为全国民航第一个基本航空服务试点省份,进一步密切了西部偏远省份与内地的联系渠道,成功探索出了中小机场稳定运营之路、支线航空可持续发展之路、民航与区域社会协同发展之路。
“今年我们实施了海西三机场通航短途运输项目,开通了全国首条高高原短途运输航线。”魏博平告诉记者。
今年7月10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格尔木、花土沟三机场通航短途运输环飞项目签约暨首航仪式在德令哈机场举行。
三机场双向环飞模式是全国民航的首次创新实践,实现了西北地区通航短途运输零的突破,在青海航空运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再次为全国高高原航空运输贡献了“青海智慧”、提供了“青海方案”,形成行业内改革示范引领效应,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践行了“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
探索内生动力,构建“六个空港”新兴产业
为主动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新格局、产业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机场综合性平台功能,利用新技术、新资源、新环境,走在产业和行业前沿,2016年以来魏博平带领青海机场公司坚持以新业态带动传统业态发展,以创新点倒逼机场非航产业改革,构建空港牧场、空港房车营地、空港全球购、空港生态园、空港酒店群、空港生活基地的“六个空港”新兴产业,将航空运输深度融入旅游产业,创造效益价值,助力转型升级,增强机场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多年来,面对青海机场自然条件艰苦、航空市场脆弱、资源禀赋不足等实际问题,魏博平扎根高原,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以改革促进青海民航高质量发展,为青海航空运输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于2016年以来先后获得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西部机场集团特别贡献奖、青海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青海机场公司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立跨越之志,兴实干之风,通过发展航空事业,彰显行业形象,促进区域发展,提升文明进步,惠及广大群众,传达党的关怀,为推动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魏博平说。(田得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