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宣讲让牧民群众吃上“定心丸”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4-09 09:12    编辑: 陈悦         

  4月的阿柔草原乍暖还寒,“一号文件”宣讲干部的身影,为初春的草原增添了无限“生机”。

  4月1日上午10时。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的宣讲人员,每到一处总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牧民拉家常,话发展,宣讲干部成了村里的“香饽饽”。

  青阳沟村驻村干部南措吉从包里取出宣讲材料,用流利的藏语开始宣讲。“今年国家将围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供水、农村教育、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补齐短板……”南措吉向牧民娓娓道来,作为宣讲组的一员,南措吉和同伴早早就开始准备,结合青阳沟村的实际情况,吃透文件精神,认真梳理宣讲的要点和宣讲重点。

  “我们村畜牧业基础比较好,有规范化合作社,这几年在党的好政策和牧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群众的收入越来越高。国家也出台了帮助农牧民增收的政策。这几年牛羊价格好,我们要积极响应县上祁繁甘育的好政策,动员群众积极到甘肃等地育肥贩运牛羊,拓宽增收渠道。”青阳沟村党支部书记多日杰说。

  青阳沟村第一书记郭存虎也和牧民群众拉开了“话匣子”:“今年要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支持乡土文艺团组发展,扶持农村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发展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

  听到这些好消息,在场的牧民们高兴地鼓起掌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柔逗曲传承人格日激动地说:“这种接地气的政策宣讲,牧民们都爱听,听了宣讲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今后我们要在抓好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柔逗曲弘扬传承下去。”

  下午2时。草大坂村脱贫户才旦扎西提前赶到宣讲会场,看到第一书记郭文魁到来,便笑盈盈地迎了上来。

  “才旦扎西,去年你收入怎么样?是不是挣得钱快装满你的三轮车了?”郭书记打趣地问道。

  “没有没有,哪有那么多呀!不过比前年收入又提高了。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脱贫户再不加把劲自力更生奔小康,郭书记不批评我才怪哩?”看到这个原来吃穿都发愁的贫困户,现在生活条件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郭文魁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

  傍晚6时。日旭村联点党员领导干部尕藏东周和驻村干部卓玛措,赶到日旭脑山最偏远牧户旦正才让家。

  “感谢你们专程来我们家宣讲,前两天分散式宣讲时,我带孩子去县城看病,没能赶到,真是对不住啊。”旦正才让一边倒茶,一边不好意思地说道。

  尕藏东周连忙摆摆手说:“我们宣讲组的任务就是要把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宣传到每个社,每个群众的家里,让大家都了解政策,你们有事忙,这不怪你。”

  宣讲完后,旦正才让说:“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确实好,看病有医保,养老保险还有补助,路修到家门口,电话信号到处有,乡上村里领导干部还经常到家里了解情况,及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们看到这些,就对乡党委、政府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也无比期待。”

  卓玛措说:“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你们对乡上工作多提意见,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听到这里,旦正才让的妻子也打开了话匣子,顿时,几个人你一言,他一句,在黑河源头勾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间飞快,已过晚上7时。旦正才让提议道:“我们探讨着都忘记做饭了,今天说什么也不让你俩回去,我还想问的问题多啊,需要你俩好好讲解下,不如我们一起包饺子吃,边吃边聊,再合计合计,馅已经准备好了”。

  转眼的功夫,香喷喷的牦牛肉粉汤饺子已经端上来了,大家一起吃着饺子,打算着今年的生产生活。旦正才让摸去嘴角的油花,高兴地说道:“现在农民群众致富已经不成问题,过上小康生活也指日可待!”(尹耀增 沈延峰)

  办实事解难题

  3月28日睛

  今天,在备耕春播中,我们经过调查摸底,详细掌握了群众春耕生产中所需的种子、化肥和其它种植物资缺口基数,并及时通过镇党委、政府与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联系协调,落实小麦种3500公斤、油菜籽种110袋,地膜336卷,洋芋种6080公斤,有机肥32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村民生产需求。

  同一天,我又帮助村里生产生活困难和有发展产业意愿的群众办理惠农贷款手续,及时与县农商银行协调,帮助一些村民解决贷款。村民梅成庆和梅守苍因在县城买房贷了款,按规定银行不再发放贷款,考虑到他们二人是因为产业发展急需贷款的情况,为了不误农时,我很快与县农商银行负责人协调,并出面担保,为他们每人争取了15万元的贷款,解决了因资金短缺而阻碍产业发展的问题。

  这段时间,随着疫情持续向好,我们通过向村里富余劳动力和在县城及外县经营餐饮、个体工商户的农户宣讲全国、全省、全县疫情防控最新动态,打消了群众的思想包袱,同时,及时推送各类就业服务信息70余条,引导大家积极外出务工和复工复产。目前,全村已外出务工193人,在县城及外县经营餐馆和个体工商户16户都已全部开业。

  这两天,在了解养殖产业发展情况时,发现一些养殖户在处理牲畜粪时,给周边群众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及时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将离村一公里处的废弃采沙坑确定为村里养殖户倾倒牲畜粪便场所,并安排专人,定期掩埋,受到村民好评。年后仔猪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成本增加,我和村干部及时通过协调富农贷款、互助资金、“530”贷款和循环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养殖资金,为贫困群众持续巩固和发展好生猪养殖产业提供了资金保证。

  互助土族自治县民政局派驻威远镇余家村第一书记李银林(于瑞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