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国土绿化:海东提速 再提速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3-12 09:16    编辑: 陈悦         

  刚过去的2019年,海东市圆满完成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3年间,万人植树造林“大会战”,以年均植树450多万株的速度,使15.7万多公顷黄土地换了绿装。义务植树成为海东生态建设重要环节,绿色也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底色,推动着“确保我省东部门户山清水秀”这一目标的快速实现。

  绿染千山万壑

  在海东,“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步伐坚实而清晰。对此,在平安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陈福寿老人深有感触:“眼睛里看到的林子多了,鼻子里闻到的臭味少了,逛个大街有了浪公园的感觉。”

  陈福寿所感受到的是,一座生态绿色、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在80多万公顷林地的簇拥下,正在一步步建成。而未曾发觉的是,眼前树木汇集的绿色也随着春天的步伐,向千山万壑蔓延。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支神奇的‘绿色画笔’,你可以亲手种下一颗小苗,让山坡添绿,将来无论你走到那,都能在这个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独特纪念。”今年读高二的许薇薇,三年前看到了海东市印发给全市中小学生的倡议书,也随植树造林的热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绿化家园的行列,一参加就是三年。

  在曹家堡机场北侧山坡的义务植树林区,从坡底到半坡的第11个坡梯处,许薇薇从这一排40多棵青海云杉中,找到了自己2年前种下的树苗。这里是两年前海东市春季造林“大会战”的主场,这座山坡由学生们负责,坡下的平地则是离退休老干部的“领地”北侧是宗教人士的“团结”林,南面60度的斜坡是武警、公安种植责任区。当时海东共发动80多家单位的3000余名干部职工,在一天时间里将近1.5万棵树种在了这里。

  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后湾村,种了60多年树的李洪占老人,曾见过几百人植树的场面,如今看到成千上万人在河湟谷地挥铲种树的场景,感慨万分:“一个人种再多的树那也是有限的,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植树活动中,那力量和效果就大啦!”

  2017年海东市义务植树造林人数达到74.5万人次,到2019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08.3万人次。从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时间,全民义务植树总人次达到了291.8万人次,2100多万株树木,将0.8万多公顷的荒地披上了绿装。海东市林地面积保有量从78万多公顷,增加到目前的81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2%,森林蓄积量达到1667.93万立方米。

  添绿迈入“e”时代

  在西宁市经营一家桌游吧的郑馨怡,对支付宝情有独钟。除了它能便捷的收付款外,还有就是对旗下应用小程序“蚂蚁森林”的爱不释手。

  “通过步行、坐公交、网络购票等举动,可以在‘蚂蚁森林’获得相应的能量值,能量值达到一定的数额后,就能获得一棵虚拟树,养大后虚拟树会被支付宝‘买走’,并在现实中选定区域种下一颗实体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郑馨怡已经让3棵虚拟树转为了实体树,而实体树的种植地就选在了海东市。

  因为倡导和鼓励用户低碳生活,引导群众参与义务植树,还能够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联系互动,2019年郑馨怡所玩的“蚂蚁森林”应用小程序,被海东市相中。很快签订了青海省海东市柠条造林项目,成为我省目前唯一一个与“蚂蚁森林”开展公益林建设的地区,开启了海东市植树造林“互联网+”的模式。

  “我们把‘蚂蚁森林’造林区域划分为16个分区,选择了16家具有多年造林丰富经验的单位,来实施虚拟树转实体树的种植工作。”海东市林业和草原局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杨小均介绍说,通过“蚂蚁森林”应用程序,完成灌木柠条种子造林0.3万公顷,成活率达到85%。

  吸取“蚂蚁森林”的经验,海东市还在打造“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平台。建成后线上将实现网上预约、植树知识讲解、植树区域地图导航等功能。线下将建成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为义务植树参与者免费提供树苗、工具,以及现场植树技术指导和休息服务。

  如今,海东市义务植树已经进入了便捷快速、精准有效的时代,种树从单一的种植延伸到了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植树不再只有义务和热情,更多的是有了乐趣,有了更多的纪念意义和成就感。

  大自然呵护着我们

  从生态学角度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从人们的因果报应之说来看,这就是善待大自然的一种回馈。2018年在互助县南门峡水库人工湿地内,人们看到了全球仅存2000多只、素有“鸟中熊猫”之称的世界濒危珍禽黑鹳;2019年在乐都区达拉乡绝迹了二十多年的野生梅花鹿、狐狸,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马圈村,千亩沙棘林是退耕还林的产物。如今这个千亩沙棘林早已完成了标准化基地建设,也是我省第一个沙棘标准化基地。沙棘产业的发展让马圈村每年有5万多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2018年,马圈村并被评为海东市脱贫攻坚先进村。

  平安区平安镇西南侧的大红岭山,2018年前,除了荒山野草外,再没有别的植被。2018年初,8万多株青宏杏树被移植在山顶,林地面积达到100公顷。经过一年的适应性生长,2019年青宏杏树成功挂果,年产能达到75万公斤。因为青宏杏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每公斤售价40元左右,以此推算年产值达到了3000万元。

  负责人罗彬介绍,未来大红岭生态田园综合开发项目,总面积将达到660多公顷,森林覆盖面积将达80%。在实现集生态保护、森林康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农林公园外,还将发展“跑山鸡”养殖、中藏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

  如今的海东,林地面积通过义务植树在不断延伸扩大的同时,林下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今年是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关键之年,海东市已制定国土绿化方案,全市国土绿化目标任务58133公顷,封山育林2333公顷,治理荒山荒坡和草原3333公顷,持续推进海东“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李兴发)

  柏树山现“隐客”

  2月19日,德令哈市蓄集乡乌察汗村牧民季雪峰和往常一样,开车前往柏树山查看自家草场。

  “快看,快看,那是个啥动物?”指着不远处的峭壁,身边的同伴惊呼。顺着同伴手指的方向,季雪峰一眼望去却什么也没看着。

  干秃秃的峭壁上明明什么都没有啊,正当季雪峰疑惑的同时,峭壁上的一块“石头”似乎动了一下。“快看快看,就是那个!”同伴继续手指半空。

  这下季雪峰看清了不远处的“活物”:个头不小,皮毛和周围的山体浑然一色。

  “怕不是,雪豹吧”早年间,季雪峰听家里的长辈说过,柏树山里曾有人见过雪豹。谨慎的季雪峰并没有贸然上前,而是远远地拍下了视频,随即向森林公安报警。

  接到报警后,德令哈市林业和草原局及德令哈市森林公安局民警立即赶赴柏树山,在看过季雪峰拍摄的视频后,确认是国家重点保护一级野生动物雪豹。

  “通过我们现场核查,在不远处发现了雪豹足迹和被猎捕的家畜,更进一步确定了季雪峰所拍摄的是雪豹无疑。”德令哈市森林公安局局长张猛说,在确定有雪豹出没在柏树山后,德令哈市林业和草原局立刻安排在附近安放红外摄像机6台,对雪豹活动轨迹进行监测。

  2月20日,这两个局的工作人员再次前往雪豹拍摄地点核实查看,并对雪豹的后续监测工作进行部署,同时将对雪豹后续监测动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据张猛介绍,雪豹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每日清晨及黄昏为捕食、活动的高峰。行动敏捷机警,动作灵活,善于跳跃,三四米的高崖可纵身而下。白天很少出来,有时会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上下山有一定的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经常沿着踩出的小径行走。因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

  “柏树山是德令哈市唯一的森林公园,同时也是该市著名旅游风景区,雪豹出现在这里实属罕见。此次雪豹出现在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德令哈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说明柏树山地区生物数量增加,栖息环境进一步改善。”张猛介绍,目前相关的侦测设备还没有再次拍到雪豹的踪迹,他们会继续跟进。(马振东)

  这其实就是个操心活

  3月初,位于达坂山南麓的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已经褪去了丝丝寒意,站在东峡镇仙米村的林地前,点点嫩绿色的叶子已经挂上了枝头,放眼望去,满是初春的勃勃生机。

  “再往里走就进入林地了,车子只能到这里,昨天下了点雪,估计路不好走。”检查了手中对讲机的电量情况,背上装着饭盒与水的背包,林场的生态管护员张充礼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我看护这片林场已经整整20个年头了,你看到的这些大树在我刚来的时候都是苗子,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就像看自家孩子一样。”指了指周边两米多高的树木,作为这片林地老资格的“家长”,张充礼略显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自豪的神情。

  随着不断的前行,脚下的巡山路已经逐渐被积雪所覆盖,两边的树木也从2米多高的小树变成了4米左右的大树,密密麻麻布满了山坡,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些大多都是柏树和云杉,近些年这里的气候好了,雨水也多,所以成活率很高。”行走中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中午,随着张充礼我们来到一小块林间的空地,空地上放着的一个小板凳,证明这是他每天都会来到的地方。

  “这就是我的‘食堂’了,每天都在这里歇脚吃饭。”放下背包,掏出水和饭盒,张充礼开始享受巡山路上难得的休闲时光。

  张充礼个人所负责巡护的林地面积有45.73公顷,分布在仙米村的前滩和后山。为了看护好林地的每一个地方,他每天的巡山路有十多公里。

  “这其实就是个操心活。我们村子里有近200户人家都住在林地旁,每到秋冬季节火灾隐患就会加大,需要格外小心。”为了让林地更加安全,张充礼经常自己出钱买纸写好宣传标语,张贴到村子的个个角落,并带着上级发放的宣传材料挨家挨户宣传防火知识,让村里的人都能做到文明用火,安全用火。每到逢年过节、火灾隐患高发期,他都会积极与村委会联系做好火灾防控。

  “优秀的护林员就要把自己的眼睛锻炼成‘火眼金睛’,既要看远还要看近,做到不管站在那个位置,都要把林区全部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又要看全还要看清,林区哪里有隐患,都能防患于未然。”张充礼笑着说着自己对于护林员这个职业的理解。

  由于工作的出色,2014年,张充礼当选为东峡片区护林队长,同时管护全镇2094公顷的公益林区。

  “肩上的责任更大了,镇上公益林区分布在13个行政村的大小山沟里,我每天不可能全部走到,所以每天都要督促队员们进行巡逻。”张充礼说。

  张充礼自担任护林队队长以来,始终做到巡查到位、重点明确、不放过一个村、一条沟、一处细小的隐患点、不留一个死角,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靠十年如一日不懈的坚持,把每一件事都落到实处,护着林地、护着乡亲们的绿水青山。(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