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三清零”的背后 ——同心战“疫”,青海在行动(五)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2-27 09:36    编辑: 马秀         

  今日视点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医院、感谢所有的医生,让我们重新获得健康……”2月21日上午,一幕感人的场景在省第四人民医院上演——我省最后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出院!正当医务人员和媒体记者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患者家属突然拿着锦旗出现在现场,以这样一种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感谢之情!

  随着这2例确诊病例康复出院,我省累计确诊的18例患者已全部治愈,实现了疫情防控“三清零”——确诊病例治愈“清零”、密切接触者“清零”、所有疫点“清零”,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既定的确诊病例“零死亡”和医护人员“零感染”目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一天距离我省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全面动员为“三清零”提供坚实保障

  早上7时40分,应急电话响了。“是省卫健委吗?我家楼下有武汉来的一个学生,不知道登记量体温了没有,你们来看看吧?”

  凌晨1时26分,一声声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应急处置组吗?黄南州疫情信息日报表已发传真,请查收。”

  ……

  自1月25日全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书记和省长靠前指挥下,各级党委政府守土尽责、严防严控,各部门严格履责、协同配合,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阻击战,只有行动迅速,才能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省卫生健康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紧急会议,对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安排部署;组建综合协调、应急处置、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健康宣传、督导检查等7个工作组;印发工作预案和7个专项技术方案;成立省级医疗救治组和疫情防控专家组,向社会公布9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名单和10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名单。

  疫情防控组先后制定印发《青海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农牧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青海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通知》《青海省近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方案》等36个文件。统筹组织医院首诊的哨点队伍、鼠疫防控队伍、传染病应急防控队伍、临床队伍4支坚强有力、经验丰富的队伍投入抗击疫情第一线,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发挥了巨大作用。

  物资保障组及时谋划研究,积极协调防疫资金,多方筹措应急物资,分级分类统筹调配。截至2月20日,协调落实疫情防控专项资金1.1亿元,累计采购入库防护消毒、设备试剂、药品等208个品目疫情防控物资,总价值2963余万元。先后向定点救治医院和各市州卫生健康委调拨价值2445余万元的防疫物资,保障了疫情处置所需物资及时供给。

  督导检查组累计对427家基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落实疫情防控处置措施进行了督导检查。同时,根据疫情情况,及时组织“回头看”,一次一次、一遍一遍,直到被督导单位和地区全面落实整改。

  潜心钻研为“三清零”提供成功经验

  2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培训班在省人民医院开班,这也标志着新冠肺炎防控医护人员培训基地在我省正式开设。培训采用线上(即网络培训)+线下(即实景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成三级防护培训管理体系。如同一场“及时雨”,全面提升了我省医务人员防护能力,进一步坚守我省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底线。此举得到了国务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第28指导组和中组部赴青博士服务团专家的肯定。

  疫情发生后,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卫生健康委及时制定了全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预案,为“应收尽收”提供了保障。构建了省、市州级分级救治网络,设立了11家定点医院,省第四人民医院为省级定点医院,集中收治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各市州分别确定1—2家定点医院,主要收治轻型和普通型病例。集中全省优质资源,调配感染、传染、呼吸、重症、影像、检验、药学和中医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省、市州医疗救治专家组,建立了省内外多学科联合救治工作机制。建立全省发热门诊疑似及确诊病例报告、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和留观病例报告、三级医院和定点医院医用防护用品存量情况日报告等6个日报告制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按照“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原则,实行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团队措施,我省3例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收住在省第四人民医院,集中专家会诊和评估20余次,特别是危重型病例,与国家级专家一起,结合我省高原特点,提出了科学、有效、规范的诊疗方案。省第四人民医院和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调集多学科最精锐力量,组织医疗救治团队,切实落实救治方案,推行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并通过心理疏导、营养支持、人文关爱、医患沟通、健康教育等方式,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为早日治愈出院创造了条件。

  “我省坚持中西医结合,积极发挥中藏医药专家作用,18例确诊病例中17例使用了中医药治疗……”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黄立成在通报我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情况时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积极发挥中藏医药作用和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在医疗救治中,我省率先使用恢复期病例血浆治疗重症病例,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中将我省专家组的建议纳入国家诊疗方案,充分肯定了我省医疗救治专家组在精心救治患者的同时,潜心钻研、主动进取、勇于探索的敬业精神,对推进高原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提供了经验。

  中流砥柱为“三清零”奉献仁心大爱

  2020年的除夕夜,对省第四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李卫鸿和他的“战友”们来说,是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夜,他们在医院隔离病区共同度过。当晚,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隔离病房接诊,透过护目镜上的雾气,他看到患者眼中满是担忧害怕,“请相信我们,只要好好配合治疗,我们一定让你们平安回家!”。

  事实证明,李卫鸿和他的“战友”们做到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和带领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嘱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迎难而上,不顾个人安危,昼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让全省人民看到了希望,增添了信心,为全省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白衣战士”。他们不计安危、不惧生死,义无反顾地走向“离炮火最近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守护着全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用一颗颗仁心、一双双妙手,为患者点亮一盏盏希望的灯,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作为全省唯一一所省级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疫情发生后,省第四人民医院抽调一支经过专业培训,有着多年从事急诊、呼吸、重症医学等专业临床经验的业务骨干组建起来的应急医疗队全部进入隔离病区。医护人员穿着3层毫不透气的防护服,每4个小时轮一次班。他们夜以继日,始终守护着患者,随时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有的医护人员为了避免上厕所,再口渴也不敢喝水。有的为了节省去卫生间的时间,穿上了纸尿裤。即使到了休息时间,他们也不敢回家,怕将病毒带回家传染给亲人。

  疫情发生后,中组部、团中央第20批援青博士服务团的11名医学博士结合青海省情,集体研究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医学建议。他们发挥专业优势,指导我省各地强化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院感防控、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等工作,助力提升我省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坚信,只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卫生健康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各项防控工作,必将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疫情“大考”。(李欣)

  视点短评

  抱薪者须获温暖,奉献者应被铭记

  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

  最危险的操作,他们没有退却;最危险的病房,他们接力坚守;最好的救治方法,他们不分昼夜地摸索;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他们的护佑下战胜了病毒。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湿后一身冰凉,皮肤被勒出一道道勒痕。好几个小时不吃不喝,还得穿上纸尿裤。短暂的休息时间,躺在地上就能睡着。他们是护佑生命的医者,也是家中的孩子、父母、丈夫和妻子。

  他们,就是医疗战线冲锋在最前线的白衣天使们。

  当疫病肆虐神州,当患者亟待救治,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战在一线,挺身在前沿,在最危险的防疫阵地上昼夜拼搏。在极其艰苦的抗疫救治战场,他们充分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内涵。

  他们勇于创新,集学科、专业特长于一身,将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专科实践于一体,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心上,把救治患者的重任扛在肩上,在实战中提升救治能力,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潜心钻研、主动进取、勇于探索的敬业精神,对推进高原地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提升高原地区重症患者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他们日夜奋战,切实履行“健康守门人”职责,坚守基层第一道疫情防线,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在他们的努力下,我省实现了疫情防控“三清零”,圆满完成确诊病例“零死亡”和医护人员“零感染”目标。

  抱薪者须获温暖,奉献者应被铭记。自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省委书记王建军、省长刘宁的浓浓关怀,把最响亮的掌声和最深切的慰问送给一线医护人员,用有力的行动给予了他们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广大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是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的信心意志,对于战胜疫情至关重要。这个时候,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要再给他们一些实实在在的保护、关心、爱护,让他们能持续健康、心无旁骛地投入战斗。他们的家人,还有我们所有人,都在等着他们凯旋。(李欣)

  故事传真

白衣天使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2020年春节,有这样一群人,在阖家团圆之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守卫大家的健康,默默坚守奉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西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医院,全院职工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全力展开排查、救治、转运、外援等工作。无论是请缨出征,还是坚守家园,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和所有医务人员一样,在接到任务后,外科门诊护士谢顺艳立刻取消休假,奔向疫情防控处置第一线。她是第一梯队的组长,面对当时发热门诊就诊量剧增的状况,虽然大家早就已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但还是出现了许多措手不及的状况。她既要稳定大家的情绪,又要亲力亲为协调所有工作。每次进入病区,谢顺艳都会用真情温暖着每一个与病魔抗争的新冠肺炎病人,她经常安慰患者,和他们聊天,开导他们要积极乐观,配合治疗工作,争取早日康复。她总说:“患者一句关心的话,就能让我们很感动,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这个春节虽然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但是如果因为我的工作能够让更多的人安全放心地陪伴在家人身边,这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主动担起肩上的责任,为其他同事做出榜样!”杜娟负责发热门诊所有的物资设备调度工作,疫情初发时,发热病区医用N95口罩和防护服等物资十分紧缺。为了节约口罩、防护服,她以身作则,动员全体医护人员精打细算、节约使用。她说:“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我们既要保证进去的人有衣服穿、有口罩戴,还要保证库房一直有存货,这样才能让‘战士们’无后顾之忧,我们必须保证一个都不能浪费,还要动员不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尽量重复使用口罩,把物资留给最最需要的人。”

  孙珺是最早一批进入发热病区的医护人员,虽然她是一名入职不久的护士,当时正值疫情高峰期,她义无反顾地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穿梭在病房之间。面对疫情,她的举止中流露出的是一种从容和淡定。她说:“穿上防护服,我可以用眼神向患者传达我们的关心、问候和鼓励,患者一点点好转,就是支撑我一往无前的动力。”

  她们身为女儿也作为母亲,承担着各自的家庭责任,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彰显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还有许许多多和她们一样的白衣战士,她们用自己的艰辛付出奋力抗击病毒、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李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