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战“疫”连线·青海医疗救援队在武汉】战“疫”姐妹花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2-19 08:58    编辑: 马燕燕         
刘佳微(左)与杨冬华(右)在兰州大学青海校友会捐赠的物资前留影。

  刘佳微观察医疗队员操作过程是否规范。

  刘佳微对医疗队员进行防控培训。

  出征前,队友帮着刘佳微测量体温。刘佳微杨冬华供图

  “病区走路慢一点”“防护服穿脱别着急”“离开病区勤洗手”……这三句叮嘱的话语,几乎成了我省赴湖北所有医疗队队员的座右铭。

  而说这三句话的人正是刘佳微和杨冬华,虽然每天要对每一个进入病区的医疗队员叮嘱这几句话,但对医疗队员来说仍然无比暖心。

  2月18日,记者与刘佳微和杨冬华连线,倾听她们在武汉工作生活的点滴,感受疫情防控的感人瞬间。

  32岁的刘佳微是青海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治医师,30岁的杨冬华是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主治医师,她俩都是我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发之前她们互相都不知道对方参加了医疗队,直到曹家堡机场相遇,才得知对方参加了医疗队,见到彼此熟悉的好闺蜜,出征的紧张情绪顿时有了缓解。

  刘佳微和杨冬华是兰州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同班同学,更在同宿舍一起度过了研究生学习的每一天。

  “佳微从上学的时候,心就特别细,我们宿舍的姐妹们都叫她‘小叮当’,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要非常细心,能和她一起搭班,一个眼神就能懂彼此要表达的内容。”视频前,杨冬华夸赞刘佳微。

  1月28日,我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后,刘佳微、杨冬华和另外一名感染管理科医生分到了一组,负责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检查,其余7名感染管理科医生被分到了新洲区中医院。

  对于此次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刘佳微内心早做好了充足准备,也已经给家人打了“预防针”。

  “春节前,新闻里看到其他省份已经向湖北派出了医疗队,我想青海也肯定会派医疗队,大年三十晚上,趁着家里人多的时候,我把这个情况跟父母和爱人都说了,最终家人都支持我的工作。”刘佳微说。

  其实,让刘佳微感动的是父亲的一句话:“作为一名父亲,我不愿意你去湖北救援,但是作为一名医生,奔赴一线救死扶伤是你的天职,所以,你还是去吧!”这既是一位父亲的无奈,更是一位父亲的骄傲。

  带着父亲和家人的牵挂与希望,刘佳微踏上了驰援湖北的道路,28日下午到达武汉后,晚上8点,刘佳微就和同行的9名感控医生投入了工作,直到第二天凌晨2时才休息。

  “我们感控医生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一位医疗队员的健康,不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我们是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刘佳微说。

  因此,到达武汉的当天晚上,医疗队的10名感控医生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制定防护服穿脱标准流程,消毒液配置方法和消毒制度,第二天对所有医疗队员进行一对一考核,考核通过才能进入病区。

  “作为感控医生,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因为我们要做的就是紧盯每一位队员穿脱防护服流程是否规范,找出穿脱流程在实战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刘佳微说。

  比如,护目镜起雾,用碘伏擦拭比消毒液擦拭效果更好;穿防护服时应根据个人体型选择合适的防护服,避免皮肤和内层防护用品的暴露;使用外科手套比乳胶手套更方便……这些经验,都是刘佳微和同事们在实战中总结的,并重新优化标准流程,只为让每一位医疗队员平安归来。

  这套完善的防护服穿脱流程和消毒制度,同时还运用于我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培训及省外部分医疗队员的培训上。

  新洲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的医生24小时四班倒,而刘佳微杨冬华等人因为人员少,只能实现两班倒,但她们毫无怨言,在医疗队这个大家庭里彼此温暖着。

  “刚进入工作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轮班制度,有一个班我连续上了20多个小时,累得趴在了凳子上,从病区出来的老师还帮着我热饭。”杨冬华感动地说。

  在医疗队这个大家庭里,虽然彼此之间不熟不知,但遇上都会相互叮嘱问候,“吃了吗”“好好吃饭,好好休息”“保重身体,平安出来”……简简单单的几句,会让彼此温暖。

  “我出发时,因为比较匆忙,行李带的不多,袜子只带了两双,到这边后还不能出去买,佳微知道后,把她带的袜子给我送过来了几双。”杨冬华说。

  对于刚参加工作5年的杨冬华来说,之前没有参与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历,在新洲区人民医院投入工作后,她要在12个小时之内完成病区“三区两通道”的区域划分和实施方案,这可难倒了她。

  好在后方同事的帮助下,杨冬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全程都是开视频,后方的老师指导我完成了这项工作,他们说,‘我们的手机为你24小时开机。’”

  借着连线的视频,杨冬华也向支持她的后方同事表达谢意:“你们是我最给力最棒的团队和后盾。”

  正如杨冬华所说,后方的同事是坚强的后盾,也请所有医疗队队员放心,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全省600多万各族儿女都是最坚强的后盾。

  视频前谈及疫情结束后最想干什么事,刘佳微说,就想好好喝着茶,晒晒太阳,杨冬华略显尴尬地说,忙着工作,还没想好最想干什么。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刘佳微和杨冬华并肩抗疫,是绽放在抗疫一线最美的“姐妹花”,花开了,春天也就不远了。(张多钧咸文静孙海玲乔延昌)

  江源评论

  疫情是命令白衣是战袍

  “我自愿加入赴湖北医疗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新青海精神,全力驰援湖北,不负重托,奋战疫情,众志成城,救死扶伤。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部署下,不负重托,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

  万里楚天衔使命,一春白雪染征衣。2月4日,立春,青海省第二批医疗队102名医护人员的坚定誓言响彻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上空。疫情是命令,白衣是战袍。全省237名白衣天使选择了迎难而上,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义无反顾奔赴前线。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宝宝,妈妈消灭完‘怪兽’就回来了,你在家要好好学习,要听爸爸和爷爷奶奶的话哦,不许调皮。”新冠肺炎是“怪兽”,这是俞凤琴与儿子之间的小秘密。俞凤琴是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于1月28日出发驰援湖北武汉。我省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所有医护人员,他们敢于“逆行”,他们都是“奥特曼”。

  猎猎白衣做盔甲,日行千里赴荆州。在本报记者与一线医护人员连线时,我们看到他们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马不停蹄地服务在患者身边。他们为病患带去了一片热忱,同时也给他们带去了600万高原儿女的无限关怀。他们是白衣天使,是没有军衔的白衣战士,身上闪耀着初心和使命的光辉,听党号召,听人民召唤,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冲上去。他们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是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奋斗者。他们以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和对人民的无比热忱,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力量,一线医护人员已连续多日奋战在前线。在保障“最美逆行者”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各方应想办法尽快缓解他们的压力和情绪,有效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各部门也应切实做好医护人员家属的关心关爱工作,认真解决好医护人员家庭的实际困难,通过不同形式谈心疏导,减少医护家属的心理焦虑,给予积极的精神关怀,解除一线医护人员后顾之忧,让这些白衣战士能够沉下心来投入工作。

  待得荆楚清风起,明月千山照汝还。无论是在青海这头,还是在湖北那头,医护人员都在大家的心头。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期待他们凯旋。(雷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