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2-17 09:37    编辑: 马燕燕         

  志愿花开遍地芬芳——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海晏经验”

  “您好,请戴上口罩”“您好,请出示出入证”“您好,请问您从哪里来,请做登记”……

  2月13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三角城镇三角城社区的海华新居小区门口,达娃正和其他志愿者在劝返点对进出小区的群众进行信息核查。

  “我们社区像达娃这样的志愿服务者目前有38人,1月29日,我们发出招募志愿者的倡议,当天就有20多人报名,他们主要是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进行清洁消毒、检查车辆、劝返等工作,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压力。”三角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崔生秀说。

  在全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海晏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动员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坚持安全第一、就近就便、精准服务,积极奉献爱心善意、履行责任担当,依法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疫情防控

  紧贴群众更周到

  海晏县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村庄),配合开展摸排治理、宣传普及、秩序维护、卫生整治等工作,坚决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您好,我是志愿者,请问家里人都在吗?这两天身体怎么样?”“最近接触过来自疫区的外来人员吗?”这是三角城镇海湖社区“五星”志愿服务队工作的日常,目前有70余名志愿者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三角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发挥“党旗麾下一盏灯”志愿服务队的作用,积极引导全镇300余名志愿者有序参与防疫阻击战,传播爱与正能量。为在一线奋战的工作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在防护物资发放、小区卫生消毒等方面提供帮助。

  哈勒景乡永丰村11名党员志愿者逐队逐户逐人进行宣传排查,每天对牧户住宅和牛羊圈棚进行消毒,对2个检查点和村庄道路进出口进行24小时全天候值守。

  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说:“近期,村里发生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村里的党员们积极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有些老党员、群众还捐资捐物,还有人给值守人员送爱心饭,在疫情面前,党员和群众拧成一股绳,一条心,主动扛起责任。”

  “志愿服务者主要包括返乡大学生、党员、青年、妇女以及网络和社会力量,实现了疫情群防群控,强化社会动员,做到了人员核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筑牢了各乡村社区防控的坚实防线。”海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春芳介绍。

  精准服务

  全民志愿情更暖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19年,海晏县在当年的4月被列为海北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同年10月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试点县。自此,拉开了全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的序幕。

  为此,海晏县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县、乡、村三级新时代实践活动阵地,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按照县设中心,乡镇设分中心,村社区设站的方式,在金滩乡、三角城镇试点建设实践分中心;在金滩乡东达村、光明村,三角城镇三角城社区、海湖社区,哈勒景乡永丰村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了机构健全、队伍完善、运行顺畅、内容丰富、活动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站),力争到2021年全县所有村(社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广大志愿者的表现可圈可点。抛开这次疫情,志愿者的表现依然亮眼。

  一面面印有蒲公英标识的旗帜,凝聚起海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磅礴力量。

  “从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具体事情入手,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王春芳说,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做好这项工作,保证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县委出台了《海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建设的目标、内容、步骤及工作保障等内容。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主要围绕理论宣讲、社会宣传,开展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全民健身、文明引导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王春芳告诉记者,他们以“讲、评、帮、乐、庆”为工作方式,突出特色、突出创新、突出融合,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一路探索向前。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话讲出来,接地气才能入人心。”三角城镇三角城社区的志愿者、老党员张宪从身边的例子、名人的事迹、典型的社会事件入手,为社区居民讲家风家训。“在家尽孝心,出门讲诚信……”朴实的话语,感动着在场的群众。

  除了带有“泥土味”的大白话,各志愿服务队还用快板、小品、花儿演唱等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进行宣讲。“我是一个农家妇女,能被社区评为‘优秀母亲’我怎么也没想到!”2019年母亲节前夕,三角城社区开展“情暖母亲”活动,65岁的祁生兰被评为“优秀母亲”。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后一定会更好地教育孩子,让他们懂得爱,懂得感恩,认真生活,做家庭及社区的好典范。”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海晏县在春节、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期间,把“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融入文明实践,结合村庄条件、风土人情、经济状况,每村确定一个主题,开展系列趣味活动。把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到各类全民活动中,群众既参与活动,又通过活动发展乡村游、农家乐等,真正让群众有看头、有赚头、有兴头。

  一个个“红、黄、蓝马甲”活跃在大街小巷,用朴素真挚的实际行动,温暖着社会,传递着爱心;美丽乡村“一村一韵”,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庄文化墙、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各类阵地无不传递着正能量,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文明新风阵阵而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海晏大地蔚然成风。

  组建特色志愿队伍

  文明实践更接地气

  海晏县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文明实践中的主体作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坚持从群众需要出发,走入田间地头、镇街村巷,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志愿服务无处不在,志愿者从群众中来,再服务于群众。文明实践重在形成风气,各项工作都朝着全民志愿的方向努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凝聚起共筑美好生活的强劲动力。”海湖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开花由衷地说。

  王春芳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聚民心暖人心,就不能搞花架子,为搞活动而活动。鼓励各地利用闲置的办公房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不搞新增量的“物理整合”,抓好现有存量的“化学融合”,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得实效、顺民心。

  如今,海晏县志愿服务已成为全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数小小的文明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城市的文明。”

  未来,海晏县将进一步合理调配基层资源,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深化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助推乡村振兴,助力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为加快海晏“四区”建设建功立业,再创佳绩。(尹耀增马淑珍)

循化县街子镇马家村“新时代红袖章”党员巡逻队在村内开展防疫巡逻宣传。

  循化县岗察藏族乡岗察村“新时代红袖章”党员巡逻队对村道消毒杀菌。

  循化县道帏藏族乡多什则村“新时代红袖章”党员巡逻队在村口检查登记点值守。

  道帏藏族乡立伦村76岁党员在检疫点执勤。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自发组织“新时代红袖章”党员巡逻队,各村巡逻队由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优秀村民等组成,党徽、红袖章、小喇叭是他们的“标配”,每天在村内巷道、田间地头开展防疫巡逻、宣传防控知识、排查登记返乡人员。巡逻队在全县154个行政村全覆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罗珺韩文华摄)

  志愿者,在为大众默默奉献

  他们不是医学专家、不是医护人员、不是社区工作者,却在疫情关键时刻冲在第一线。这些最平凡的人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为大众默默奉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莘莘学子:在抗疫一线绽放最美青春

  在西宁市虎台社区虎台二巷18号小区设置的防疫卡点上,两个穿着红马甲的90后大学生正在给进入小区的人员测量体温。他们分别是宁夏理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大一学生石磊、青海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大二学生张世俊,他俩一个是预备党员,一个是入党积极分子。当社区居民夸奖他俩时,石磊说:“党有号召,青年有行动,这是应该的。”张世俊说:“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要向他们学习,要做最可爱的人,做疫魔面前毅然前行的好青年。”每天他们带着爱心消毒液、口罩、宣传册,走进楼院为居民讲解消毒液如何使用,宣传疫情防控小知识,劝导居民群众少出门、少聚集,帮助社区悬挂宣传横幅。年轻的志愿者在火线践行着申请入党时的承诺。

  退伍军人:“脱下军装,我依然会冲在最前面。”

  西宁市海晏路社区阳光和谐党支部突击队里的高兴海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在这场战“疫”中,他主动请缨,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到小区党支部报到,听从支部书记任务安排,穿上志愿者红马甲,走向小区楼院,向居民们宣传防疫知识,发放消毒液、口罩、张贴楼院温馨提示、查看每个小区卡点出入人员登记情况。他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退伍不褪色、离军不离党是军人的本色,冲锋在前、不畏艰险是军人的职责。社区工作人员从大年初一开始就没有休息过一天,我能为社区防疫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的光荣。”

  普通村民:“让我也为抗疫尽一份力”

  “丁书记,我来向你报到,我想当一名志愿者,也为村上做一些工作,让我也为抗疫尽一份力,给我分配任务吧!”1月31日一大早,50岁的何德来到村党支部书记丁军德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何德是西宁市杨家寨村四队居民,平时就是一个热心村里事务的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每天都在家看电视新闻,关注疫情的发展态势,思考自己能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当听说村里人手不够在招募志愿者时,他第一个跑来报名,投身防疫一线。村委会给他分配的工作是在杨家寨村山上劝返点值夜班,他就每天按时到岗,彻夜不眠做好人员登记,劝返随便出门和探亲访友人员。他认真负责,勇敢担当的工作精神受到大家的好评。志愿服务期间,何德还和母亲一起给村里捐款2000元用于防疫。(董慧)